夜中聞雁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woncf » 2006-09-16 07:03 PM

且容末學一點想法就教方家
在唐代尚未見孤平之說,唐人寫詩是否有忌孤平,今人無法直接得知
只是從後世的研究、統計,孤平的比例很低,似乎避孤平是歷代詩人的共識,其必然有因

今之舉孤平者,實應舉有孤平之說後,歷代詩人是否也是有如此之共識為證
如以少數之例,推翻已有之共識
則體例之堅持以拗救之例似也可成多餘了?
蓋拗救也是體例,是共識!

~~以上敬請指正
woncf
會員
 
文章: 407
註冊時間: 2003-11-17 10:57 AM

文章阿邦 » 2006-09-16 09:55 PM

李德儒 寫:鐵笛一聲任竹裂,


德儒詞長,這句不是韻句,也會犯孤平嗎?
閒人莫問廚房事,豬腳端來口水流
阿邦
會員
 
文章: 583
註冊時間: 2004-09-20 04:26 PM
來自: 雲深不知處

文章水村 » 2006-09-16 10:13 PM

阿邦 寫:
李德儒 寫:鐵笛一聲任竹裂,


這句不是韻句,也會犯孤平嗎?

我看如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词就用吧。
拙作有一处:一路雪风劲且哀。我是不想改的,
诸君关于格律之论我都赞成。
醉吟久矣安悬瓠,
任诞常如不系舟。
水村
會員
 
文章: 552
註冊時間: 2005-03-12 05:23 PM
來自: 广西

文章紅袖不招 » 2006-09-17 09:48 AM

去年我在這裡也因孤平與否跟諸君討教過。這孤平與否原本就是一個後設的觀察,「犯孤平」語意也有指責之意,就是因為「大家」(大作家和多數人兩個意思)不這麼寫,就沿而襲之。甚至為了沿襲之頑固,而曲解原作的例子。

李德裕有一首〈奉送相公十八丈鎮揚州〉:「共懸龜印銜新綬,同憶鱣庭訪舊居」。此處的鱣庭是跟著「鱣堂」這個詞來的,「鱣堂」語出《後漢書‧楊震傳》:「後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蛇鱣者,卿大夫之服象也。』……」即講學之堂。「鱣庭」就是校園。

或有以犯孤平之不可取,竟以「鱣」字須平讀而作解,這就不對了。平讀的「鱣」是大型的海魚,名鱘鰉魚;上聲的「鱣」是淡水魚,就是「鱔」。才有「蛇鱣者,卿大夫之服象也。」的說法。而「同憶鱣庭訪舊居」(平仄仄平仄仄平)也犯了王力老先生所謂的孤平吧?不也是挺好的詩句嗎?

個人以為:犯者救自救,不救自不救;指點者自指點,不指點自不指點。「一路雪風勁且哀」是好句子,管他孤平與否?「鐵笛一聲任竹裂」的問題則是生造窘澀,不唯聲病而已。
紅袖不招
會員
 
文章: 64
註冊時間: 2006-07-27 02:23 AM

文章柳夢君 » 2006-09-17 03:21 PM

李德儒 寫:容小弟說一句
鐵笛一聲任竹裂,
這句無論台灣或現在的大陸都屬孤平。前人不合律例子甚多,可以說一首詩任何一句都可以找到前人不合律的前例,如是這樣,則寫詩可以完全不合律了。


舉古人出律為例,只在說明古人用律或許比較寬鬆,而非在證明“寫詩可以完全不合律”!曲解別人的話意,將論點推向極端,無助於有益的討論。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柳夢君
會員
 
文章: 166
註冊時間: 2003-07-30 10:40 PM
來自: 夾尾齋

文章柳夢君 » 2006-09-17 04:00 PM

woncf 寫:且容末學一點想法就教方家
在唐代尚未見孤平之說,唐人寫詩是否有忌孤平,今人無法直接得知
只是從後世的研究、統計,孤平的比例很低,似乎避孤平是歷代詩人的共識,其必然有因

今之舉孤平者,實應舉有孤平之說後,歷代詩人是否也是有如此之共識為證
如以少數之例,推翻已有之共識
則體例之堅持以拗救之例似也可成多餘了?
蓋拗救也是體例,是共識!

~~以上敬請指正

唐代及唐後的格律規範不盡相同,為什後代的詩人必須遵守唐後的規則?是否唐代的詩不算古典詩?
唐代既無孤平之說,是否說明唐人對此不以為意?或者根本就是後人的附會?否則實難想象如此厲禁,唐人竟不提及。用現代的統計方法,是否會從舊詩中找出更多連古代詩人都不知道的禁忌來?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柳夢君
會員
 
文章: 166
註冊時間: 2003-07-30 10:40 PM
來自: 夾尾齋

文章woncf » 2006-09-17 05:04 PM

柳夢君 寫:唐代及唐後的格律規範不盡相同,為什後代的詩人必須遵守唐後的規則?是否唐代的詩不算古典詩?
唐代既無孤平之說,是否說明唐人對此不以為意?或者根本就是後人的附會?否則實難想象如此厲禁,唐人竟不提及。用現代的統計方法,是否會從舊詩中找出更多連古代詩人都不知道的禁忌來?


謝謝
詞長回應,但卻只留給末學一連串的問號,而不給末學肯定回覆,似有所保留!萬請
詞長切莫介意,以下末學再虛心請教,務請暢盡其言,再次拜謝!

1.「唐代及唐後的格律規範不盡相同」
末學學淺,萬請再闡明其間之差異。

2.「為什後代的詩人必須遵守唐後的規則」
這末學也不懂,末學只會邯鄲學步而已,其實是不知用什麼理由,不要尊守唐後規則,因為末學永遠不可能成唐代時人啊,那要尊守那一個呢,詞長可有好的建議?

3.「是否唐代的詩不算古典詩」
這個末學也不知道,如果能法唐代的算是古典詩,那法唐後的好像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了?末學心想如果法唐後的是古典詩,那唐代的鐵定是古典詩了,最怕法的既不是唐代的,也不是唐後的,那鐵定是不能斷定是古典詩了!

4.唐代既無孤平之說,是否說明唐人對此不以為意?或者根本就是後人的附會?
這個可能無法考究,但孤平比例過於偏低是事實,而後人的附會卻是有統計證據的支持,說附會卻也是有所本的,或許
詞長有新論證,不妨提來共享。

~~以本末學就教方家,敬期回覆,謝謝!
woncf
會員
 
文章: 407
註冊時間: 2003-11-17 10:57 AM

文章竹塘立影 » 2006-09-17 05:26 PM

紅袖不招 寫:「鐵笛一聲任竹裂」的問題則是生造窘澀,不唯聲病而已。


這生造之說倒也未必,古人詠鐵笛亭有<一聲蒼壁裂>之句,頂多是任字稍有不恰罷了。
竹塘立影
會員
 
文章: 1714
註冊時間: 2002-11-04 08:34 PM
來自: 濁水溪流域

文章卞思 » 2006-09-17 06:04 PM

人以為:犯者救自救,不救自不救;指點者自指點,不指點自不指點。「一路雪風勁且哀」是好句子,管他孤平與否?「鐵笛一聲任竹裂」的問題則是生造窘澀,不唯聲病而已。


個人蠻贊同紅袖君此言。
不過熟手亦偶有出律,讀者讀時指出,原也只是抱著提醒的意味,若是自覺該句甚好,或者自己情有獨鍾,不想改了,可以在發表作品時自注一下"孤平不改"之類的話語,也就省卻一堆討論了。
-----------------------------------------------------------

每一種文體都是逐漸形成的,近體詩亦然。因此在發展初期,形式一定不那麼完整,有許多嘗試的過程,等到該種文體發展成熟之後才會形成一個類似"共識"的形式。

當然這種所謂的共識,也不是誰規定或者誰登高一呼,其他人就一定不能違抝的,而是後人整理前人作品時,發現凡經得起時間洗禮而留傳下來的,都具有某一種類似固定的規律,因此說這類文體須具有某種形式,換句話說,這類文體可能要這麼做才最容易產生好作品。(所以只要有心去找,古人出律的作品應不少,尤其是近體詩形成的初期)

於是在此之後有作者想做這種文體時,就傾向於遵循這個形式以利於產生較好的作品,這不但是一種經驗法則,也表示作者對此類文體形式具有初步的了解。

當然,不按此律並非絕對無法產生好作品,只是機率高不高的問題。而於違抝處稍做標注,則是表示作者有意為之,並非不了解或疏忽。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时新 » 2006-09-17 07:29 PM

諸位長的評論使我增長了不少知識。先認真拜讀了。也談談個人的學習體會。“鐵笛一聲任竹裂”一句,我理解它的錯還不在孤平上。王力先生說的孤平,一般是指對句,即押韻的句子裏。這個出句的毛病在於三仄尾:任竹裂,這三個字都是仄聲。所以還是改了爲好。至於生澀,確有此病,待再思考。謝謝諸位詞長關心!
时新
會員
 
文章: 31
註冊時間: 2006-07-22 09:43 PM

文章柳夢君 » 2006-09-17 08:19 PM

敬覆WONCF詞長:
詞長說:“在唐代尚未見孤平之說”。
唐代未見孤平之說,而後代將孤平視為禁忌,這不是前後格律規範不盡相同嗎?怎么反問起我來啦?
愚因學淺,故有疑問,不吝賜教的應該是先生,怎會是我呀?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柳夢君
會員
 
文章: 166
註冊時間: 2003-07-30 10:40 PM
來自: 夾尾齋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1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