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舊作]古典詩講義實務篇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1999年舊作]古典詩講義實務篇

文章壯齋 » 2005-09-19 12:14 PM

實務篇
一、導論
這堂課是我們創作組上課的最後一堂,之後就是習作討論以及擊缽詩的時間。什麼是「擊缽詩」呢?「擊缽詩」是指「限詩題」、「限詩韻」、「限時間」、「限詩體」的作詩方式,可以讓一群人在較公平、一致的條件下,展現自己的才華。這也就是我們所參加的聯吟大會所採用的方式。我們目前已經能掌握的,就是「限時間」和「限詩體」兩方面。在比賽時只比七言律詩及七言絕句,七言律詩比賽時間二百分鐘;七言絕句九十分鐘。希望各位在習作或自我練習時盡量不要超過這個時間。
言歸正傳,我們今天要把所有課程結束。同樣因為課程壓縮的關係,這堂課的份量也是原來的兩倍。

二、近體詩的定義
在第一堂課一開始我曾說到,「近體詩是什麼,我們不急著知道」。到現在最後一堂課,我們就來談談近體詩是什麼。
向來各個詩學大家對於近體詩的定義,就型式而言,「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就詩歌史的角度來說,是「詩歌律化過程的結果,象徵詩歌審美走向理性化」。(感謝啟嘉提供)這些定義各位可以多多參考諸家的著作,在對近體詩的瞭解上有很大的幫助。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注意到近體詩在整個中國文化上的定位。若將近體詩放在中國文化中,我們可以將它定義為「中國文化裡次文化的產品」。這個定義有兩個重點:一、近體詩在中國文化裡,與整個中國文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二、近體詩有自己的特色,與其他的次文化不同。
針對第一個重點我們可以知道,學近體詩絕對不比學習外國文學困難。近體詩無論在形式上所用的文字、聲韻;內容上所用的材料、意象,都離不開中國文化的範圍。因此不僅僅在學習上,要注意它與我們所處文化之間的關係。他日在指導別人學習近體詩時,也要特別強調它與我們文化的關係。
但也別忘了第二個重點,近體詩自己的特色。如果有一個「詩國」,那就有所謂的「詩語」。近體詩也是一種語言,所謂的語言就是種溝通的契約。這是種集體的、傳承的,而有所演進的語言。而這正是歷來許多詩學家所研究的,也正是我們從第一堂課講到現在所講得東西。從「字」、「詞」、「句」以及今天所要講的「意象」、「章法」、「品題」、「取材」……等。

三、意象
「意象」所代表的是文章呈現給讀者的感受,可以具體得像真有東西在讀者眼前,也可以讓讀者若有感觸但不能指明。而簡單地分析「意象」可以分成兩類:一是訴諸感官的意象,較偏重「景」;二是訴諸情趣的意象,較偏重「情」。
人有五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而在詩中最常用到的是「視覺」,因為人類是視覺的動物,而「視覺」也成為詩的主體。其次是「聽覺」、「觸覺」、「嗅覺」、「味覺」。這不需要長篇大論的解釋,倒是在運用上
需要下一點功夫。初學作詩的人,自然而然的會運用視覺意象寫詩,偶爾也會使用聽覺意象夾雜其中。但是在沒有人提醒的情況下,往往不懂得如何使用「觸覺」、「嗅覺」、「味覺」等意象。這樣作詩往往會流於意象的單調、平面化。而今天在這裡提醒各位,意象不僅只於視覺,還有其它的感官意象可以使用。
而訴諸情趣的意象就不好解釋了,它往往牽涉到文化的傳承(如用典)、歷史的記錄(如詠史)以及作者個人的遭受或感受(如李商隱《錦瑟》)。這些部分不是一堂課的時間可以說完的,只有希望各位多多讀詩來彌補。

四、章法
「意象」之外還有「章法」。「意象」用於字句之間,而「章法」則是讓字句貫串成完整作品的關鍵。以漫畫來比喻,一段好的四格漫畫,除了每一格必須畫得很好之外,還要能將四格的內容貫串成一段有意義的情節。而之前我們所說的「平仄」、「格律」、「句形」、「句法」、「意象」等等,就是如何畫好一格漫畫的方法。而「章法」能讓作品有完整性,否則就不是作詩而是「作句」了。
作詩所需要最好的章法,就我的觀念是一直線的章法。因為近體詩的篇幅相當短,不能容納太多的曲折。小說之所以能高潮迭起,就是因為使用散體而讓篇幅擴充,也能容納更多敘事線的曲折,甚至成為一種網狀的結構。而在直線的章法中,最容易讓人接受的,是由「景」入「情」。且「景」的方面由遠而近;「情」的方面由淡轉濃。
這當然只是種建議,我不是要限制各位創作的範圍,只是我將我心中認為最好的方式提供給各位知道。章法的變化可以說相當煩複,而這種直線性的章法是我認為對於初學者最好的寫作方式。這是一種教育方式,我認為一個教育者的本份是指導一種自認為最佳的方式,再鼓勵受教者往其它方式發展。往常的教育並沒有鼓勵受教者往其它方式發展,這固然是教育者的怠惰。但現在的多元教育卻要求教育者教會多種方式,卻可能反而讓初學者弄不懂。所以我現在告訴各位,直線的章法是我認為對你們最好的寫作方式。但是我也鼓勵各位向其它模式發展。(註:當時沒有推薦書目,因為沒有適合的書籍。今年出版一本仇小屏《文章體勢類型論》萬卷樓出版,可供參考。)

五、作詩初步:品題
講完上面關於技巧的解說,現在來講講一首詩是如何誕生的。也因為要講述這些關於比賽時實務方面的問題,這篇講義也命名為「實務篇」。言歸正傳,比賽時一首詩的誕生的第一步就是「品題」,也就是把題目看懂。往常自己作詩都是先有作品後有詩題,而比賽時像前面導論所說的已經限定了題目,也因此要看懂題目。
看懂題目的目的,就是寫出一首切題的詩作。在看到一個詩題時,我建議各位問自己兩個問題。一、這首詩要不要由景入情;二、這首詩要不要有教化意味。問自己這兩個問題就會出現四個選擇,如果認為問題可是可否,就自己選擇。
由這四個選擇,就能讓各位更清楚自己要作怎樣的詩。「由景入情」各位也許較明白,「不須由景入情」則可改用其它方式入手,如歷史事蹟、典故意象的堆積等等。而「教化意味」則是指自古以來的「詩教」傳統,若是這類詩題一定要從儒家的觀點切入;反之「不須教化意味」則是後來道家思想對於詩歌的影響。

六、詞彙的累積
決定了作詩的方向之後,就是尋找詞彙來作詩。這不是我能幫各位補救的,這必須用多看詩來彌補。從前我參加一個文藝營時,作家平路就說過,現代人總希望寫出一本小說,但現代很少有人想好好地看一本小說。一位創作者在創作之前,要有一定的累積。生命經驗的累積相當重要,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除了生命經驗之外,還要累積詞彙。像前面所說的,詩的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所謂的語言就種公定的契約。就像各位現在能清楚的論說自己的意思,這也不是一出生就會的,這就是種學習。所以在上完課後我會貼一些我認為不錯的「詩句」,供各位欣賞。

七、剪裁與聯結
如果詞彙的累積足夠,就能有更大的範圍可供剪裁。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有了米之後還要懂得檢選、炊煮才能成為好吃的米飯。而檢選、炊煮的功夫就是剪裁與聯結。
所謂的剪裁就是挑選適合詩作的最佳詞彙。近體詩的篇幅相當短,所以在詞彙的選擇上必須切合,但這也是詞彙足以剪裁的時候才有的問題。而「聯結」則是由「詞」變「句」的階段,就像我在進階篇說的,「句」是有意義的成品化合物,也就是四格漫畫中漂亮的一格。

八、章法排列
在完成了「句」的創作之後,還要考慮章法排列的流暢性。不只是句的排列,還要以這種流程反過來檢驗「詞」、「字」。將一首詩變成一個「整體」,而不是漂亮的片段。

九、最後檢查
在檢查完所有意義上的關鍵之後,還要回過頭來檢查平仄格律。在比賽時,不管你的詩有多好,只要一個字出格就沒有得獎的機會。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0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