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潔窗明掛紫蘭,細聽禮佛佈山巒,錦鯉亭旁游淨水,飛龍雕虎屋簷蟠
(望諸詞長能予我指導 感謝 )
李雨 寫:李管理員之論在下大不能認同,原因再如:全詩四分之三句均表靜觀方能得之清淨感,且相關句又用"細聽"之細!這已超乎四分之三之靜了!這份"靜淨"乃我認為整首感覺合主題之關鍵所在,非無端應酬也.有鑑於此,何來滿山"香客聲"?詩評每句都應有根據,否則用問句,帶上問號才好!
感覺"答非所問"(其實沒問),事情很簡單:李德儒 寫:李雨 寫:李管理員之論在下大不能認同,原因再如:全詩四分之三句均表靜觀方能得之清淨感,且相關句又用"細聽"之細!這已超乎四分之三之靜了!這份"靜淨"乃我認為整首感覺合主題之關鍵所在,非無端應酬也.有鑑於此,何來滿山"香客聲"?詩評每句都應有根據,否則用問句,帶上問號才好!
我早說過我是“無教主義者”。對任何宗教都不認識,我只是已他這句這的可能去分析。我對任何宗教都保持中立。更不想出現“甲教和乙教”比較分別的事而引起不必要的“言”論。
所以我們設立時已在版規中要求“宗教與政治”應盡量低調。
那麼以後最好用"他的意思可能是...."而非"他的意思應是....."應該是肯定,而可能是未肯定.於兒童教育上,我們都很小心用語,想必字字斟酌的詩人更講究吧?不然,也可以不談自認外行的事. 以上建設性的建議是為了避免混亂!總之,再強調一次個人的言論自由:每位詞長的詩評目標應是作者!其次是他人具體的錯誤(請注意我的重點在具體,這才有必要!因為他人非寫詩者!以上文為例,我哪一句有具體的錯?舉出,則欣然接受,聞過則喜!)李德儒 寫:[
[color=blue]我早說過我是“無教主義者”。對任何宗教都不認識,我只是已他這句這的可能去分析color]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