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體詩貴於律句,律詩貴於對偶,對偶,駢體之一格也。唐人之詩,發此奧蘊,如醉人之必欲盡餘瀝,而律詩之美,亦以對句為雄矣。
對句,駢偶以偕麗,乃張一字之對,至七字之對,其本則二字之對也。
二字之對何所尚,曰駢偶也,自對也,其法簡知易學,百家本於杜,是舉杜詩自一字之對,增事言之:
初曰、疊字對
如〈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其中之「蕭蕭」對「滾滾」。
又如〈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門日射黃金牓,春殿晴曛赤羽旗。宮草霏霏承委佩,鑪煙細細駐遊絲。
雲近蓬萊常五色,雪殘鳷鵲亦多時。侍臣緩步歸青瑣,退食從容出每遲。
○其中「霏霏」對「細細」,此法凡疊字皆以形容詞視之,故為簡易。詩鍾懸為禁例,其理可知。
二曰、對比對
如〈閬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巴童蕩槳攲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
○其中「攲側」對「來去」,此法允許比較級對相反詞。如攲側,本同義字。
又如〈有客〉(一作賓至)
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
○ 其中「文章」、「車馬」;「淹留」、「粗糲」等詞。
其尤者如〈卜居〉
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
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沈浮,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
○其中「蜻蜓」、「上下」對「鸂鶒」、「沈浮」。
又如〈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於今有鳳毛。
○其中「旌旗」、「龍蛇」對「宮殿」、「燕雀」俱是對詞。
三曰、排比對
如〈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其中之「自去自來」對「相親相近」。此法以疊詞加對字為工,如「去來」一對比詞組,下聯「親近」又一對比詞組。
四曰、詞組對
如〈至後〉
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淒涼。
○ 其中「青袍白馬」對「金谷銅駝」詞組。
又如〈曲江對酒〉
苑外江頭坐不歸,水精春殿轉霏微,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悲傷未拂衣。
○其中「桃花,楊花」對「黃鳥,白鳥」,亦各自對。
五曰、隔字對
如〈寄杜位〉
近聞寬法離新州,想見懷歸尚百憂,逐客雖皆萬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玉壘題書心緒亂,何時更得曲江遊。
○ 其中「塵隨眼」對「雪滿頭」。
又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其中之「愁何在」對「喜欲狂」。
又〈送路六侍御入朝〉
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更為後會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別筵。
不分桃花紅勝錦,生憎柳絮白於綿。劍南春色還無賴,觸忤愁人到酒邊。
○其中「紅勝錦」對「白於綿」。此法多用於句末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