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有景,始於清康熙卅五年《臺灣府志》之「淡水廳四景」,後有淡北內八景、外八景之分。清同治十年又有「全淡八景」之設,皆依畛域大小而擇佳景,並繫以時賢之作,詩景相得,頗有意趣。至民國五十五年丙午,淡水鎮秘書李育鈞氏依其所見,重定淡水八景,即今人所言之淡水八景也,然卻無詩焉,屈指又四十年矣。時移景遷,數景已非舊貌,當有新立八景以備焉。其舊有八景無詩,頗以為憾,爰續貂八首,以求不負斯景也。至若新八景之設,當俟博雅君子以立,不敢預聞焉。民國九十六年丁亥小滿後五日記於滬尾怡悅山房。
漁港堤影
重遊滬尾世情非。依舊青峰碧四圍。
燈色時催山色暮,人聲日盛櫓聲稀。
江潮渡口淘餘恨,鷺鳥船頭望夕暉。
鼓枻兒郎今在否,秋風黃葉入新衣。
鷺洲泛月
群黛妝成淡北關。偶從夜色泛舟閑。
蘆花瑟瑟生江岸,明月依依入舊灣。
不見桑田易滄海,空教衰鬢老紅顏。
當年白鷺如相憶,只在漁人指點間。
注:鷺洲乃淡水河內一沙洲,上有白鷺棲息,故名鷺洲。已於颱風之時毀去。
黌岡遠眺
北臺鎖鑰百年勢,五虎崗頭一望平。
坌嶺屯山環左右,民生王化起榛荊。
悠悠逝水銷兵氣,縷縷炊煙滿小城。
如此江山觀不盡,忽聞朗朗讀書聲。
注:黌岡指淡江大學。
大屯春色
疊巘迴環幽徑斜。嵐烟深處有人家。
青苔點點沾遊屐,黃蝶翩翩逐晚霞。
錯把泉聲當細雨,偶從飛影認桃花。
大屯山色春如許,寄語漁人莫浪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