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幼時參加愛國海報競賽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憶幼時參加愛國海報競賽

文章壯齋 » 2007-05-09 12:49 AM

憶幼時參加愛國海報競賽

烈焰積骸生筆毫,

修羅煉獄品評高。

兒童未解其中意,

人面蛇身競寫毛。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吳東晟 » 2007-05-12 09:19 AM

戲步壯齋兄原韻 不工莫哂

我國泱泱我一毫
常欣數字競新高
略知反共迷夢似
捲著青絲自拔毛

幼時作愛國海報
重點多在創造和諧社會 建設富庶台灣云云
今日思之 竟猶未過時
僕真盼其過時也

倒是幼時所受教育中
常被告知一些數字
如國民所得占全世界第二名
玉山為東亞第一高峰
聖母峰為世界第一高峰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
今日思之
那些數字
也給了弱小的我們許多自信
莞爾
青山橫北郭
白水遶東城
吳東晟
會員
 
文章: 524
註冊時間: 2004-12-20 03:37 AM

文章戴金生 » 2007-05-12 10:38 AM

每個國家都有教小朋友民族精神教育。
日本有,韓國有,法國有,美國也有。
以前有,現在也有。
戴金生
會員
 
文章: 3181
註冊時間: 2007-01-01 12:42 AM
來自: 波多馬克

文章壯齋 » 2007-05-12 11:36 PM

我想國家政策是有關係,不過跟校長本身的態度也有關係。我讀的是師院實小,每個學年都會有一次愛國海報比賽。不過當時的國小課文有很多這種思想,自然也影響到比賽的內容。我印象中,社會課本的插圖比較辛辣,不過我家只留下國語課本,大家就當奇文共賞吧~

國語課本封面
(以下篇名為原作篇名,並不代表本人立場)
國小二年級上學期第三冊第十一課<先總統蔣公小的時候>
國小三年級下學期第六冊第二十一課<沒有太陽的地方>
國小四年級上學期第七冊第九課<校長的演講>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戴金生 » 2007-05-13 12:03 AM


是不是個小朋有戴著瓜皮帽看著小魚逆水往上游 :-D
還有一課是孫中山家鄉有強盜,他對強盜說教 :-D
甚至還有把老美華盛頓砍樹的事也放入,
當然主題是學新字而且要小孩向上努力,
臨危不亂,誠實等等順便加一些領袖觀念。
由現在看那個時代想起來實在是很好笑,記得寫作文的題目「我的志願」,於是有人就說我的志願是當「國父」「蔣總統」。
現在時代不同,大概以不同的故事來教小孩向善,向好,
老美這不也是把馬丁路德的幼年或其他人不同的故事
不斷的灌輸,程度上不同而已。但您說需不需要?
如果不給些以人為例,那又該放誰呢?
戴金生
會員
 
文章: 3181
註冊時間: 2007-01-01 12:42 AM
來自: 波多馬克

文章張栩 » 2007-05-13 12:28 AM

「沒有太陽的地方」,有意思。課文裡說:「到過中國大陸的人,都說那裡是一個『沒有太陽的地方』。」鉤起考據癖來了。

不知道這所謂「到過中國大陸的人」指的是誰?壯齋詞長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台灣應該還沒開放赴大陸探親?那麼此人恐怕是歐美人士了,是不是毛思迪(Steven Mosher)?
張栩
會員
 
文章: 212
註冊時間: 2002-07-11 05:40 PM
來自: 台北

文章壯齋 » 2007-05-13 12:45 AM

呵~回戴詞長,圖上的小朋友沒有戴瓜皮帽~看了課文之後就會發現,有些地方太over了。個人的塑造已經凌駕原本要論述的本質,我想這才是閱讀文本所要注意的地方。

回張詞長,我想當時虛構一位見證者,也沒有人會抗議吧~讀書的小學生哪裡會想到要去求證,「大陸同胞」正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 ,而在台灣的大人正忙著要解救他們 :idea: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戴金生 » 2007-05-13 04:29 AM

談起這些反共抗俄,鞏固領導中心或說是造神運動時代往事,
也是蠻有趣。兩岸都是有相似的痕跡與宿命,
當年大陸不也是以台灣吃香蕉皮來醜化台灣嗎?
也在造神嗎?當然對那些時代中受傷者犧牲品,
頗令人傷感與同情。話說回來,
對幼童的民族精神教育又該是如何呢?
目前還是以仇恨來教嗎?以自捧來增加自信嗎?
我們的領導還是天縱英明,自小就勇敢誠實嗎
戴金生
會員
 
文章: 3181
註冊時間: 2007-01-01 12:42 AM
來自: 波多馬克

文章風雲 » 2007-05-13 09:24 AM

東晟兄:[夢]字出律.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竹塘立影 » 2007-05-13 11:01 AM

感謝壯齋兄的分享,看到這課本還真勾起不少回憶。可惜我當年的課本都被父母撕成一張張蓋在花椰菜上了。那個魚逆溪水而上的故事真是讓人印象深刻;記得還有把泥土切成八塊的故事。這一系列造神雖是小故事,但對學子的影響卻是相當深遠,沒有一定程度觀念上的衝擊,很難扭轉。
竹塘立影
會員
 
文章: 1714
註冊時間: 2002-11-04 08:34 PM
來自: 濁水溪流域

文章壯齋 » 2007-05-13 12:41 PM

回戴詞長,若要知道今日學童的教育,還得請詞長親身去認識今天的課本。跟過去不同,靠傳說與想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個問題就請詞長深入研究,舉證說明。

回竹塘詞長,我想當時也沒有人認為時代會改變,自己的課本會變成一種時代標誌吧~若要比較民主社會跟法西斯社會,最大的差異恐怕就在於個人是否能被取代。在法西斯社會中,領導人個人是不容被取代的,因為他個人就是某種精神的全部。但是在民主社會中,個人是可以被取代的,因為他不過是某種精神的代表之一。所以有人認為只要某些人下台,就能終止某些精神的延續,這恐怕還是以法西斯社會的視角來看。從民主社會的角度來看,縱使某人下台了,還是會有相同精神的一群人來繼承。

我們都將成為歷史,因為,我們是一群推動歷史的人。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4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