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沽]字列入平聲,而無仄聲用法之韻書:
1.[增廣詩韻全璧]
2.[佩文詩韻釋要]
3.[詩韻合壁]
4.[[詩府韻粹]
辭源的資料:
沽 = 谷鳥切 音孤 虞韻,「論語」求善價而沽諸,賣也。「詩」有酒沽我,買也。
沽 = 姑五切 音古,古誤切 音酤,義同。
酤 = 谷鳥切 音姑 虞韻
又 胡五切 音戶 麌韻
又 古誤切 音顧 遇韻 買、賣‧義同。
假面兔詞長言:
今人寫詩,但知對韻書,卻不知符合韻書之餘還要校正韻書.奉勸今之寫詩人養成一個習慣,就算韻書看似對了,還是回頭查查廣韻.因為韻書之所以以「沽」入平,本是方便詩人用字,換言之,以「買賣」之意的沽字開為平讀者,往往就依詩家用語之慣例反其隅而已.那是古之學者以音讀之寬而納詩人,不料今之學者卻以音讀之窄而繩詩人了.
的確,「唐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而且明明白白指之「音孤」.然而這些都是指「水名」!
至於通「酤」(別作酤)的,若非公戶切(廣韻),就是古五切(集韻,韻會),公五切(正韻).
這些聲韻學上的證據顯示:但凡是買賣之意,就是仄聲.歸平收平另有原因,是由於這個「沽」原來本是個破音字,就是指河流名稱.但是因為有破音,而破音卻正是巧妙的通融和可資運用的技法,唐代大詩人寫甚麼「應官去」還有甚麼「中興時」都讓他用了不是嗎?就連「但」字「請」字這種在今天看絕對不是破音字的字都還可以「從注讀平」呢,可見對詩人的體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