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步煙詞長原玉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Re: 回應

文章收租婆 » 2007-01-12 01:20 AM

夜風樓主 寫:應該找幾首句句用典又不鬆散的清詩


沈寐叟於一九三○年過世,散原老人有這麼一首哭詩,老姑娘背得:

臥疴傳句寵稱觥,歸序仍能腹稿成。
十日死生逢絕筆,萬流依倚失長城。
亂離殘客元同命,博大真人不可名。
留詠荊軻一樓影,哀迎終古海濤聲。

此詩不只八典,但也可不作八典看。
因為用典可作不用典讀,就不顯鬆散;
一旦用典密,各典之間本無瓜葛,
又不能轉圜作無典之句來讀,
就容易招人說鬆,詞長不須太介意。

但是詞長說用典得按時序這一點是有問題的。
除非詩作本身各句之間有順時性的講究
(諸如許多詠史、懷古之作),
否則用典應可不須考慮史實先後。
尤其是清詩──清人之生也晚,樸學發達之後,
用事取徑遂寬,工具便給,小學訓練有素,
大多來不及講究就不擇地而出了。
喜歡用典的樊增祥、易順鼎特別是如此。

再比方說個吧,老姑娘隨便一想,
就想到愛用典也極會用典的李義山,
他的「無題」詩「賈氏窺簾」是晉朝的典故,
「宓妃留枕」卻是曹魏時的典故,
豈有「用典要依歷史先後」作為通則的講究?
收租婆
會員
 
文章: 118
註冊時間: 2006-07-24 05:28 PM

回應

文章夜風樓主 » 2007-01-12 11:24 AM

敬謝收租婆詞長指導
詞長舉例的詩 我個人很佩服謝謝 不過用典是不是要依時間順序其實我一直聽到各種說法 也都有古例可以支持 只是我認識早年清朝出身 受私塾教育的詩人 好像較支持依時間說法 而且詩常因時間改變例如黃鶴樓一詩 黃鶴重出三次 卻是千古名句 今天如有人貼一首重出三次的詩上版可能不被接受 再一次謝謝詞長這次的指導
夜半低吟 樓歌繾綣迴江渚
風中細語 主客相思寄去鴻
夜風樓主
會員
 
文章: 24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2:04 PM
來自: 台北內湖夜風樓

上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