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風樓主 寫:應該找幾首句句用典又不鬆散的清詩
沈寐叟於一九三○年過世,散原老人有這麼一首哭詩,老姑娘背得:
臥疴傳句寵稱觥,歸序仍能腹稿成。
十日死生逢絕筆,萬流依倚失長城。
亂離殘客元同命,博大真人不可名。
留詠荊軻一樓影,哀迎終古海濤聲。
此詩不只八典,但也可不作八典看。
因為用典可作不用典讀,就不顯鬆散;
一旦用典密,各典之間本無瓜葛,
又不能轉圜作無典之句來讀,
就容易招人說鬆,詞長不須太介意。
但是詞長說用典得按時序這一點是有問題的。
除非詩作本身各句之間有順時性的講究
(諸如許多詠史、懷古之作),
否則用典應可不須考慮史實先後。
尤其是清詩──清人之生也晚,樸學發達之後,
用事取徑遂寬,工具便給,小學訓練有素,
大多來不及講究就不擇地而出了。
喜歡用典的樊增祥、易順鼎特別是如此。
再比方說個吧,老姑娘隨便一想,
就想到愛用典也極會用典的李義山,
他的「無題」詩「賈氏窺簾」是晉朝的典故,
「宓妃留枕」卻是曹魏時的典故,
豈有「用典要依歷史先後」作為通則的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