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芬陀利 » 2002-08-22 09:29 PM
本來想和一首詩,竟發現“芬頑才盡”~唉~
八萬四千法門,眾生因緣各異,實在也不必拘泥一格
就獻曝我印象深刻的幾則歷史掌故,回味一下吧
一、
中山君饗都士大夫,司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馬子期怒而走於楚,說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中山君喟然而仰嘆曰:『…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戰國策‧卷下‧中山)
二、
杜預以孟津渡險,請建河橋於富平津,議者以為:『殷周所都,歷聖賢而不作者,必不可立故也。』預固請之。及橋成,帝從百寮臨會,舉觴屬預曰:『非君,此橋不立。』對曰:『非陛下之明,臣亦無所施其巧。』(資治通鑒‧晉紀‧武帝奉始十年)
三、
預身不跨馬,射不穿札,而用兵制勝,諸將莫及。預在鎮,數餉遺洛中貴要,或問其故,預曰:『吾但恐為害,不求益也。』(資治通鑒‧晉紀‧武帝太康元年)
四、
御史中丞盧杞,奕之子也。貌醜,色如藍,有口辯,上悅之;丁未,擢為大夫,領京畿觀察史。郭子儀每見賓客,姬妾不離側。杞嘗往問疾,子儀悉屏侍妾,獨隱几待之。或問其故,子儀曰:『杞貌陋而心險,婦人輩見之必笑,他日杞得志,吾族無類矣。』……郭子儀薨…僕固懷恩、李懷光、渾瑊皆出其麾下,雖貴為王公,常頤指役使,趨走於前,家人亦以僕隸視之。天下以其身為安危殆三十年,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疾,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
(資治通鑒‧唐紀‧德宗建中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