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欽友 寫:..... 如果就思虹詩哥的「殘月是漸昇淪伏之月」說定,那麼白居易的〈客中月〉:「曉隨殘月行,夕與新月宿。」就不好說了。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也不好說了。
如果就思虹詩哥的「新月是將落之月」說定,那麼南朝陳之陰鏗〈五洲夜發〉:「夜江霧裡闊,新月迥中明。」則斷乎不是指將落之月,朱敦儒的〈好事近‧漁父〉:「晚來風定釣絲閒,上下是新月。」亦斷乎不是指將落之月。張耒的〈七月六日〉二首之二:「黃昏樓角看新月,還是去年牛女時。」更斷乎不是指將落之月。
農曆十五月新滿,詩中有時還可以用「新月」指稱之──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此處新月故人作對,而新月也斷乎不是指將落之月。
朔日月相月在地、日之間,其暗面正與地球相對,地上不見月光,謂之「定朔」,可說是新月,但仍只是新月之為詞的一解而已。天文學上的名相義說未必能全置入詩中約定。
也許是我說得太賅簡了,讓詞長無法明白底蘊
料吳詞長未曾親睹殘月與新月的昇沉過程
本不該再佔版面多言枝節事,請版主見諒,容我再多言幾句
「曉隨殘月行」與「曉風殘月。」
正好說明了殘月就是出現在將曉的東天。太陰曆月底這幾天,月球繞地公轉逐漸趨近地、日之間。“
漸昇漸淪伏”的意思就是說:肉眼所見的下弦月因相對位置關係,接近日出才升空,當它
漸昇之時,緊接著就要日出了,日光趨盛之際,只是月球地表反射光的月光便逐漸被耀眼的直射日光所掩蓋而
漸淪伏。
「夜江霧裡闊,新月迥中明」、「晚來風定釣絲閒,上下是新月」、「黃昏樓角看新月,還是去年牛女時」更斷乎是指將落之月!
何以然?因新月落後太陽一個銳角,白天大部份的時間與太陽同在天空運行(方便的說法),月光被日光掩蓋而不能見,只有當太陽先下山後,上弦月在下山前才能被肉眼所見。也就是說當我們能看到新月時,它已快下山了,斷然是“將落之月”(逐日慢約50分鐘下山)
至於「三五夜中新月色」中,明顯看出“新月”確非指天文名相的“新月”,是唐詩中極少數的特殊用例(用“新月”一詞在全唐詩中搜尋即可輕易查閱)。而且白居易此詩的詩題及詩句中的“三五夜中”都明確的告知讀者此新月非彼新月。他的全集中曾兩度使用“新月色”且都不是指如鉤新月,用名相而不泥於名相,“新”字用得真好,確實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