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樂天《琵琶行》有感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讀樂天《琵琶行》有感

文章李亭 » 2006-01-21 11:56 AM

讀樂天《琵琶行》有感
案上《琵琶》句,一吟每動情。韶光隨去日,潦倒築愁城。
酒醒人誰在,雲飛路幾程?悠悠風入夜,我亦慕弦箏。
李亭
會員
 
文章: 21
註冊時間: 2005-12-10 05:10 PM

文章卞思 » 2006-01-22 08:02 PM

"韶光"對"潦倒"似乎嫌寬了。
多言莫怪 :-)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李亭 » 2006-01-22 09:01 PM

宝贵指点,求之不得呢

修改如下,请继续指教

案上《琵琶》句,穷吟每动情。沧桑舟畔客,辗转宴中卿。
酒醒人谁在,云飞路几程?悠悠风入夜,我亦慕弦笙。
李亭
會員
 
文章: 21
註冊時間: 2005-12-10 05:10 PM

文章風雲 » 2006-01-23 11:47 PM

淺見以為「风入夜」用字或可再斟酌。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吳欽友 » 2006-01-24 11:47 AM

李亭 寫:案上《琵琶》句,穷吟每动情。沧桑舟畔客,辗转宴中卿。
酒醒人谁在,云飞路几程?悠悠风入夜,我亦慕弦笙。


今春未料不曾晴
晴到詩邊怨太明
勾雨琵琶千載濕 :mrgreen:
撥船呼喚幾聲輕
聊遮醉色挑憐意
漫掩凝妝弄別情
一夜寒聽蕭瑟語
明朝淚盡出江城。


:mrgreen: 白居易任江州司馬時送客湓浦口,有〈琵琶行〉傳世,後之好事者則築亭於此以記其事。辛棄疾「玉樓春」詞〈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觀音像持送者因以詞賦之〉:「琵琶亭畔多芳草,時對香爐峰一笑。」趙翼〈守風遣悶〉:「琵琶亭畔雨如絲,津吏攔江一纜維。」琵、琶二字原先也是動詞, 推手向外為琵,合手向內為琶;或曰自下而上為琵,自上而下為琶。挑(如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拈抹復挑』)字平讀。挑及弄、勾、撥等皆琵琶指法也。
襄陽筆法得董北苑墨妙而縱橫排宕自成一家其入細處有極深研幾之妙得其
吳欽友
會員
 
文章: 350
註冊時間: 2005-11-27 07:17 AM
來自: 嶺表

文章思虹 » 2006-01-24 01:11 PM

吳欽友 寫: 挑及弄、勾、撥等皆琵琶指法也。

請恕在下孤陋,挑與勾尚熟悉,但不知弄與撥指法為何?
思虹
會員
 
文章: 393
註冊時間: 2002-06-12 10:39 AM
來自: 南陔

文章吳欽友 » 2006-01-24 02:18 PM

思虹 寫:
吳欽友 寫: 挑及弄、勾、撥等皆琵琶指法也。

請恕在下孤陋,挑與勾尚熟悉,但不知弄與撥指法為何?

弄是一組反覆而略有速度的急撥絃。
晚及清初時,琵琶詩承還有這些小路數的講究,
今早寫這首詩的時候,小弟特別就這幾個可疑而有趣的字
輾轉透過朋友的舊日同學請問了一位台大的沈教授:弄字和撥字
今日尚有細膩的指稱否?她告以晚近皆以此二字為泛稱了,保留下來的勾、挑、攏、拈各家似亦未必有定論,這倒是奇特的事。

不過,就小弟所知:兒女英雄傳裡作者賣弄他的江湖技藝知識,還仔細介紹過琵琶指法,在當時,弄和撥與勾、挑並舉,都是單一的指法,思虹君不妨展卷一讀。
襄陽筆法得董北苑墨妙而縱橫排宕自成一家其入細處有極深研幾之妙得其
吳欽友
會員
 
文章: 350
註冊時間: 2005-11-27 07:17 AM
來自: 嶺表

文章思虹 » 2006-01-24 03:10 PM

在下學生時代在國樂團中恰好是彈絃組長,主彈琵琶
婚後猶偶而撥弄,三年半前在醫院為伊彈後,如今弦已鏽矣

就我所習知,現今攏、拈、撥、弄皆是泛稱,並無特定指法
右手技法細分為數十種
左手技法亦約二十種
傳承或略有不同,近代也有新技法出現,請恕不詳述

至於兒女英雄傳所述,我有興趣,得空我會參考比較一下
謝謝!
思虹
會員
 
文章: 393
註冊時間: 2002-06-12 10:39 AM
來自: 南陔

文章李亭 » 2006-01-24 06:45 PM

風雲 寫:淺見以為「风入夜」用字或可再斟酌。


谢赐教。我也觉得此处尚弱,容再斟酌。
李亭
會員
 
文章: 21
註冊時間: 2005-12-10 05:10 PM

文章李亭 » 2006-01-24 06:47 PM

[quote="吳欽友

今春未料不曾晴
晴到詩邊怨太明
勾雨琵琶千載濕 :mrgreen:
撥船呼喚幾聲輕
聊遮醉色挑憐意
漫掩凝妝弄別情
一夜寒聽蕭瑟語
明朝淚盡出江城。


:mrgreen: 白居易任江州司馬時送客湓浦口,有〈琵琶行〉傳世,後之好事者則築亭於此以記其事。辛棄疾「玉樓春」詞〈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觀音像持送者因以詞賦之〉:「琵琶亭畔多芳草,時對香爐峰一笑。」趙翼〈守風遣悶〉:「琵琶亭畔雨如絲,津吏攔江一纜維。」琵、琶二字原先也是動詞, 推手向外為琵,合手向內為琶;或曰自下而上為琵,自上而下為琶。挑(如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拈抹復挑』)字平讀。挑及弄、勾、撥等皆琵琶指法也。[/quote]
一夜寒聽蕭瑟語
明朝淚盡出江城。 很喜欢这句。
李亭
會員
 
文章: 21
註冊時間: 2005-12-10 05:10 PM

文章思虹 » 2006-01-25 01:21 AM

再贅言幾句
嚴格的來說,今之琵琶右手用指彈,已發展出繁複的指法(各有名相)。唐朝的琵琶自西域傳來未久,右手執“撥子”彈絃,所以右手並無所謂“指法”。(《琵琶行》中亦有『曲終收撥當心畫』、『沉吟放撥插絃中』句)。
執此,當不宜以今之指法去解釋句中的技法,只能參考典籍所述。莫衷一是也算是常事(日本雅樂琵琶一直延用琴撥至今,相關技法值得參考)
思虹
會員
 
文章: 393
註冊時間: 2002-06-12 10:39 AM
來自: 南陔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2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