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政風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亂政風

文章方向 » 2006-01-16 05:34 PM

書生論政仗良心,忍見輕浮正氣侵。
風雨飄搖吹立院,台陽怎再耳鳴琴。
方向
會員
 
文章: 145
註冊時間: 2005-09-27 07:09 AM

文章風雲 » 2006-01-22 10:50 PM

可否請教結語之意?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方向 » 2006-01-22 11:46 PM

此句不涉單父之治,只期聞武城之音爾。
方向
會員
 
文章: 145
註冊時間: 2005-09-27 07:09 AM

文章風雲 » 2006-01-23 11:42 AM

雖知子游事,未解台陽典,尚祈指教。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方向 » 2006-01-23 09:36 PM

先生必非本地詩人,不然怎會對「台陽」二字起疑,騷壇之中每稱台灣為「台陽」,自古已然,至於典故,在下也不知也。你可請教維仁先生是否如此?
方向
會員
 
文章: 145
註冊時間: 2005-09-27 07:09 AM

文章維仁 » 2006-01-23 10:17 PM

一、以「台陽」代稱台灣,自古有之,今亦沿用。
二、風雲兄生長於斯,這是雅集很多詩友所共知的。如果僅為不熟悉「台陽」一詞,便說他「必非本地詩人」,恐怕也是過於武斷。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風雲 » 2006-01-23 11:37 PM

方向 寫:先生必非本地詩人,不然怎會對「台陽」二字起疑,騷壇之中每稱台灣為「台陽」,自古已然,至於典故,在下也不知也。你可請教維仁先生是否如此?

詞長恐怕有所誤會,在下並非對「台陽」一詞起疑,而是跟本不知道「台陽」便是指台灣,真是見笑了。 :mrgreen:
在下當初寫詩是靠自己閱讀摸索學會的,與民間詩社甚少往來,也很少參加擊缽詩會。

就詩論詩,淺見以為結語不順,用字可再推敲。
第三句直接用「風雨飄搖」成語,乏剪裁之工也。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思虹 » 2006-01-24 12:55 AM

臺灣島早期開發地區除了西部台南、台中、台北(故台灣有時亦稱三)為中心外,還有蘭平原,這似是先人亦稱台灣為“台陽”的緣故。

這是鄙人久遠記憶中的聽聞,或許有人知道更詳實正確的說法,請不吝指正。


“耳”字做動詞用時,解為“聽”、“聞”
感覺上“耳鳴琴”就是有種說不上來的怪味道
也許這只是個人的感覺罷了
失禮處,請海涵!
思虹
會員
 
文章: 393
註冊時間: 2002-06-12 10:39 AM
來自: 南陔

文章李德儒 » 2006-01-24 01:51 AM

思虹 寫:臺灣島早期開發地區除了西部台南、台中、台北(故台灣有時亦稱三)為中心外,還有蘭平原,這似是先人亦稱台灣為“台陽”的緣故。


原來有此掌故,明白。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方向 » 2006-01-24 02:40 AM

在台灣詩史上最早見到台陽二字的是錢琦之台陽八景詩,所詠之範圍盡在台江附近,可證台陽二字絕不牽涉宜蘭,按錢琦於乾隆十六年任巡台御史。另外光緒年間何澂曾作台陽雜詠,其實台陽蘭陽其意主在台蘭二字,不在陽字。按春秋穀梁傳二十八「水北為陽、山南為陽」。
方向
會員
 
文章: 145
註冊時間: 2005-09-27 07:09 AM

文章思虹 » 2006-01-24 08:29 AM

多謝方向詞長指正 :lol:

也仔細查閱了網路資料,鄙人的道聽途說確有問題
方向詞長所查得的資料較詳實正確


細索因由
“耳鳴琴”個人之所以覺得怪怪的,大概是第一印象直映為 “耳鳴--琴”而非“耳--鳴琴”,因“耳鳴”是常用名詞之故吧!不過,上文細閱即知原意。
思虹
會員
 
文章: 393
註冊時間: 2002-06-12 10:39 AM
來自: 南陔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1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