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空海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伍桐聲 » 2006-01-01 06:27 AM

吳老弟甚淵博又不藏私, 詼諧語容或有之, 真學問亦復不少.

受益良多, 謝謝.
伍桐聲
會員
 
文章: 27
註冊時間: 2005-12-28 01:04 PM
來自: USA

文章壯齋 » 2006-01-01 08:24 AM

吳欽友 寫:平讀的論字,既有盧昆切,又有力迍切,換言之:它既在魂部,當入十三元;可是也在諄部,因而兼收於十一真。一字兩收於平聲不同部的字也有啊,何以必視之為出韻呢?這是請教的意思,不是別的意思,不好說沒有意思。


雅集所論,以傳統平水韻為主(參見詩薈版規第四條),詞長似乎以廣韻為依據.關於字音部分可再開一題,於詩詞小講堂討論.

詞長所述,言多夾雜,有如沙中沉珠,難見其光.宜以多題專述,綱舉而目張,讀者易讀.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吳欽友 » 2006-01-01 11:36 AM

壯齋 寫:雅集所論,以傳統平水韻為主(參見詩薈版規第四條),詞長似乎以廣韻為依據.關於字音部分可再開一題,於詩詞小講堂討論.

詞長所述,言多夾雜,有如沙中沉珠,難見其光.宜以多題專述,綱舉而目張,讀者易讀.


敬答壯齋詩哥的「夾雜」之責:

過往在此最感念會心的收穫就是這裡有悉心校對小弟失誤之人,往往得之即喜、即感恩。至於這一次要往復商榷,正是以君子之道,相求於君子。小弟總是怕掛一漏萬,夾纏失焦,才往往在論理可能有漏略閃爍處仔細推求。比方說這一帖,原本只是為理解:何以「真」、「元」兩見之字,必不可以視為「真」,而必欲歸之於不慎失律?

現在詩哥說小弟發文語涉「夾雜」,應該是指論題多了,可是論題為什麼多起來?難道不應該問一問把問題帶進來的人嗎?就像另一個例子:小弟記得前不久還有詩哥直指某詩出律,結果發現人家用的是摘古奪胎之法所寫的一首七絕──摘古奪胎,本有詼諧之旨,經原作者說解,指評之人倨默無言就罷了,另外有人居然說:發表了詩應該註明這詩是甚麼體製,免得害人誤評──誤評之人鬧了笑話,卻叫原作之人以後注意,這是甚麼問學之道呢?小弟之所以「夾雜」著請教壯齋詩哥這一點,不就是因為小弟一首七律被評者錯看了嗎?

壯齋詩哥要不要歸本溯源地看一下:小弟一首跟韜之詩哥討論遍照金剛的七律,先被誤看為用貶,復被指為作對不穩,還給說成出韻。其實這裡頭每一個爭議看來都是針對小弟個人來的,小弟的「夾雜」難道不是想將這些題目都化返成有意義的論旨嗎?

再者:這個題目這首詩本來就是小講堂裡會心人「有見解的看見解,沒見解的想見解」之事──忽然被轉貼到這詩薈來,是轉貼者看不出上頭的這首七律根本就是一則指出《文鏡秘府論》關隘之處的詩論,根本就該呆在小講堂的小角落裡,不是嗎?小弟善意地想:一定是想讓更多人讀到這首詩,以及關於它的有意義的討論,這就反而要謝謝轉貼了

無論如何轉貼了,原該是小講堂裡往復推求的主題卻被一再蕩開,小弟不能不再從問學的角度一一作提示。這是予豈好夾雜哉?予不得已也!換了詩哥您覺得是對的、是在學理上站得住腳的,卻給人一句話輕蔑成「十分沒有意思」,是不是也要推求下去呢?

好了,這首七律正是想勾引出韜之詩哥的詩論,不料詩論還沒有開出,便又導出「詩韻版規」來了。小第一向是守規矩的人,也絕對支持雅集這樣一個有許多優質詩詞作者的聚落能夠堅守平水陣營,比起那些搞中華新韻、現代詩韻的笨蛋,要有風力、有骨格、有鍛鍊得多──這是難得的勇氣,應該珍惜!但是,「真」「元」兩收之字不是要求寬解通融,是一個韻字歸部的本然,這裡面,難道不是平水韻嗎?

小弟非常謝謝詩哥的提醒,可是網上發言,有時真如歧路亡羊,尋得東來忽復西,一件事還沒說清楚,往往先在枝節上牽拖及其它。小弟的確無意如此!也期待評點他人之作的詩哥們不要老是提醒寫詩的人謹慎,「不可害人誤評」,正在期待有意義的討論的人話還沒說完、沒說清,不會想到要害人誤評的。

感激之外還是感激!
襄陽筆法得董北苑墨妙而縱橫排宕自成一家其入細處有極深研幾之妙得其
吳欽友
會員
 
文章: 350
註冊時間: 2005-11-27 07:17 AM
來自: 嶺表

文章韜之 » 2006-01-01 11:43 AM

先貼上吳詞長交辦功課,再來說說小弟見解 :-D

「即今」「哪得」穩不穩?
杜甫〈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雀啄江頭黃柳花,〔交鳥〕〔青鳥〕〔溪鳥〕〔束力鳥〕滿晴沙。自知白髮非春事,且盡芳尊戀物華。近侍即今難浪跡,此身那得更無家?丈人才力猶強健,豈傍青門學种瓜?

「門下省」「大明宮」穩不穩?
杜甫〈野人送朱櫻〉:「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憶昨賜沾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蓬。」

「大司馬」「侍中貂」穩不穩?
杜甫〈諸將五首〉之四:迴首扶桑銅柱標,冥冥氛祲未(一作不)全銷。越裳翡翠無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殊錫曾為大司馬,總戎皆插侍中貂。炎風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聖朝。」

「嚴僕射」「望鄉台」穩不穩?
杜甫〈諸將五首〉之五:「錦江春色逐人來,巫峽清秋萬壑哀。正憶往時嚴僕射,並迎中使望鄉台。主恩前後三持節,軍令分明數舉杯。西蜀地形天下險,安危須丈出群材。」

「西風」「細雨」穩不穩?
歐陽脩〈秋懷〉:「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鹿車終自駕,歸去潁東田。」

「寒食」「冶城」穩不穩?
王安石〈壬辰寒食〉:「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巾髮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韜之
會員
 
文章: 23
註冊時間: 2005-12-26 06:01 PM
來自: 台北

文章吳欽友 » 2006-01-01 11:58 AM

就知道韜之詩哥真有一把料兒在手。
鵁鶄鸂鶒」──有些電腦上不能顯示這些罕用字。
襄陽筆法得董北苑墨妙而縱橫排宕自成一家其入細處有極深研幾之妙得其
吳欽友
會員
 
文章: 350
註冊時間: 2005-11-27 07:17 AM
來自: 嶺表

文章韜之 » 2006-01-01 12:29 PM

大凡講對仗不分三類,工對、鄰對、寬對(有的就只講工對、寬對,按《文鏡祕府論》有二十九種對仗,雖有些例外,但大抵可歸派三類),吳詞長所舉數例「西風、細雨」問題最小,今人大多視為對仗無疑,倒是「門下省、大明宮」、「大司馬、侍中貂」、「嚴僕射、望鄉台」都將之視為專有名詞,可以湊對,「即今、哪得」一組則顯然不穩。這樣對仗不穩的詩句我也可以舉出幾個,白居易〈寄殷協律〉「『幾度』聽雞過白日,『亦曾』騎馬詠紅裙」、李白〈寄淮南友人〉:「不待金門『詔』,空持寶劍『遊』」,小弟私以為吳詞長這番用意或許有二,其一「上國、西遊」同這些前人詩句相比顯然穩對一些,但較常人規矩則不穩對些,這便牽涉到其二,同吳詞長對拗救觀念同出一轍,可視為詩人們對格套的衝絕渴望。
最後由 韜之 於 2006-01-01 12:45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韜之
會員
 
文章: 23
註冊時間: 2005-12-26 06:01 PM
來自: 台北

文章韜之 » 2006-01-01 12:41 PM

維仁詞長大好

就小弟接觸過的幾位學人
如牟先生等
無一不是才大脾氣大的
不過都能真學到功夫

就希望詞長不要惱怒的好
吳詞長看來是有學問的
(科技人才這麼有料真是少見,早知道就不學文了)
稍微一使勁氣勢就跑出來了
一不小心就傷了人
還好小弟被學人們訓慣了
可以挺得住
還可以多獻一些曝幫大家兒多刺激一下吳詞長
看能否多學到幾步便功德無量了
韜之
會員
 
文章: 23
註冊時間: 2005-12-26 06:01 PM
來自: 台北

文章思虹 » 2006-01-01 01:28 PM

吳欽友 寫: 但是,「真」「元」兩收之字不是要求寬解通融,是一個韻字歸部的本然,這裡面,難道不是平水韻嗎?


“論”字若以普通話讀出,韻感確與“神”、“身”、“塵”切近,與“薪”則大異

若以閩南語讀出,則“神”、“身”、“塵”、“薪”一味,“論”字則失韻甚明!

韻本於誦讀,紙上談韻乃語言因時、空遞變所致,事屬無奈。若讀音已不諧,猶執著於引據固持疑韻,未知當否?
思虹
會員
 
文章: 393
註冊時間: 2002-06-12 10:39 AM
來自: 南陔

文章卞思 » 2006-01-01 02:25 PM

不好意思,看來之前在凍豆夫詞長貼下的回覆惹得吳欽友詞長不快了,先跟您告個罪!

文字的解讀還真是因人而異,在凍豆夫詞長那貼裡,在下的回覆並非要指責誰,說句不自量力的話,反倒是想替兩位詞長緩頰。

因為就一般認知,摘古入近法,既然是入了近體,就該合於近體格律,也就是說所摘之古句入於該首新成之作品也剛好是合律的,(並不是說把古句改掉一兩字),否則要嘛就尋求其他合律的古句來摘入,要嘛,實在太喜歡該句了,不想另摘,看過一些前輩先生的作法是自己稍加注一下某字出律不改,或者說作古體看之類的。

因此我認為凍豆夫詞長並不是不知道該處出律,而是太喜歡所摘之古句,不想再更動,只是欠了一句注,讓人誤以為他沒注意到這個地方。

而既然凍豆夫詞長並未加注,維仁詞長本於近體詩律指出某字出律,就不能算是誤指,這中間不過就是少了一句話而已,所以我做了那樣的提醒,本自慶興可以排解,沒想到反惹誤解,真是我說話不清楚所致,再次向兩位道歉!

-----------------------------------------------------------------
也謝謝韜之詞長為大家費心!
牟先生在下無福親炙春風,也還好在下當年授業恩師雖多嚴格,卻也循循善誘,不然恐怕會被K得很慘,呵呵~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李凡 » 2006-01-01 04:48 PM

思虹 寫:
韜之 寫:頷聯上國對西遊,疑不穩

若以個別詞性論:上(形)國(名)~~西(副)遊(動),則兩者難對
若“遊”字轉借為“遊所”,則尚可視為:西(形)遊(名)
若以詞組言:上國衣冠(名)~對~西遊篋櫝(名),個人以為巧,然見仁見智亦屬正常。


“論”字用法個人認同維仁版主的堅持


遊字很難轉借為〔遊所〕的.不穩是一回事,不成是另一回事.
〔上國〕對〔西遊〕肯定不穩.除非把西遊解釋為〔西遊記〕,仍名詞看,庶可混淆.
吳先生所舉例只有〔即今〕〔哪得〕可商確,其他根本是名詞之對,何來不穩?〔大司馬〕對〔侍中貂〕大概更可使人樂道.因那〔馬〕對〔貂〕真是百尋難見.
至於〔尋常〕作數詞對,八尺為尋,倍尋為常.此網無人不識,何來異議? 
〔即〕對〔哪〕應無問題,〔今〕因可作借為形詞用,與副詞借動詞之〔得〕是寬了些,所以說不穩.但不穩并非不行,還是那句:遣詞造句有時是您用得,別人不一定用得.所以大可不必拿名人來作註.名人自有名人的特權,那是無可奈何的. 
我對律詩頷頸兩聯一向認為應從寬〔或者自己很難有工對,借以藏拙〕,所以若有需要,不穩并非問題.問題是討論的態度和誠意.

李凡不慎言.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文章吳欽友 » 2006-01-01 05:50 PM

李凡 寫:遊字很難轉借為〔遊所〕的.不穩是一回事,不成是另一回事.
〔上國〕對〔西遊〕肯定不穩.除非把西遊解釋為〔西遊記〕,仍名詞看,庶可混淆.

吳先生所舉例只有〔即今〕〔哪得〕可商確,其他根本是名詞之對,何來不穩?〔大司馬〕對〔侍中貂〕大概更可使人樂道.因那〔馬〕對〔貂〕真是百尋難見.

至於〔尋常〕作數詞對,八尺為尋,倍尋為常.此網無人不識,何來異議? 

〔即〕對〔哪〕應無問題,〔今〕因可作借為形詞用,與副詞借動詞之〔得〕是寬了些,所以說不穩.但不穩并非不行,還是那句:遣詞造句有時是您用得,別人不一定用得.所以大可不必拿名人來作註.名人自有名人的特權,那是無可奈何的. 
我對律詩頷頸兩聯一向主張從寬,所以若有需要,不穩并非問題.問題是討論的態度和誠意.

李凡不慎言.

只先就一個「遊」字看,除了《西遊記》一書的遊可看成名詞之外,其它的遊都不能作名詞了?這樣立說,的確不能稱慎言。

春遊、交遊、仙遊、雲遊,哪一種遊不能作為名詞呢?將「遊」看成「遊所」固與西字不成詞串,毋須多論;而將「西遊」釘在《西遊記》裡恐怕也太窘澀了。

好了,「大司馬」「侍中貂」之不穩既足以為人樂道,必有樂道者可說之處,光樂而道不出個所以然,徒見懾於大詩人之名與特權,這有甚麼討論的態度和誠意可言呢?這樣不但沒有抬舉老杜,反而陷一個大詩人於「大詩人應該有特權」之不義了;反而無知於大詩人之所以為大詩人、正是因為大詩人針對詩律絕不是像三家村的塾師那樣看牢了小猢猻學生,天對地、與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即便講究守律嚴謹,還經常對人的詩作保留一點彈性的觀想,對於格律,則遊有餘刃,而玩弄之、操縱之,才顯現真正的深趣。

既然說「大司馬」與「侍中貂」「更可使人樂道」,應該不是樂於道道大詩人如老杜者是有特權的就算了罷?應該知道老杜在故意鬆動一個三個字的詞組內部的黏著性。以「馬」和「貂」兩個單獨對字的生動著力,去游移、拔剝出「司馬」「侍中」二詞不必一字一字對位的活性。

再就上國、西遊論看。兩字對也好、三字對也好,一個詞組的對子,往往在拆成個別的字之後還能見趣,就是律中求細之功。小弟舉「尋常七十」為例,正是知道本站諸君不外行,曉此基本常識,在這基本常識之中,不是將「尋常」之所以能與七十作對之理,訴諸個別字義嗎?不是把「尋常」拆開、使成「尋」(八)常(十六)的個別之義攝而能與七十暗中為對嗎?

那麼焉知下三流的詩人如小弟者不能將「上國」的「上」(上不只是高貴崇隆,還有方位的意思)跟「西」作對呢?在歐陽修那兒,粗細的「細」和東西的「西」都能作對了,怎麼上下的「上」卻和東西的「西」不成(比不穩還糟呢!)作對了呢?

老實說,小弟是看見了這樣誠意跟態度了,唉!所以還是等韜之詩哥的《文鏡秘府論》罷──遍照金剛快要等得不耐煩了。
最後由 吳欽友 於 2006-01-01 08:3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襄陽筆法得董北苑墨妙而縱橫排宕自成一家其入細處有極深研幾之妙得其
吳欽友
會員
 
文章: 350
註冊時間: 2005-11-27 07:17 AM
來自: 嶺表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