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之 寫:那是日本和尚空海法師的《文鏡祕府論》。
:mrgreen:
致空海
暄妍海上出真神,
遍照金剛不壞身,
上國衣冠開抱負,
西遊篋櫝見輿薪☆,
吟成秘府收天籟,
變就新腔作律論,
李杜何妨遲對鏡,
仙姿灑脫絕凡塵。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韜之 寫:〈致空海〉一詩有妙趣,顯然對空海貶多於褒,然空海有其價值之處,容慢慢道來。頷聯上國對西遊,疑不穩,謹請教。
吳欽友 寫:如果上國、西遊對不穩,請問:
「即今」「哪得」穩不穩?
「門下省」「大明宮」穩不穩?
「大司馬」「侍中貂」穩不穩?
「嚴僕射」「望鄉台」穩不穩?
「西風」「細雨」穩不穩?
「寒食」「冶城」穩不穩?
好了,小弟喜歡老杜是一回事,那麼,上述諸詩之中也有不是老杜的呀,哪些不是老杜呢?上股溝也許查得,但是股溝不會告訴詩哥您這些對仗到底穩是不穩。比起上國西遊來,小弟還穩得多罷?
維仁 寫:吳欽友 寫:致空海
暄妍海上出真神,
遍照金剛不壞身,
上國衣冠開抱負,
西遊篋櫝見輿薪☆,
吟成秘府收天籟,
變就新腔作律論,
李杜何妨遲對鏡,
仙姿灑脫絕凡塵。
吳詞長大作用十一真韻,而「論」字屬十三元韻,恐不慎出韻。
維仁 寫:韜之詞長所評乃是「上國」對「西遊」不穩。
愚意以為吳詞長儘可對此申論己見,似乎不必援引前人與此不相關聯的句例,反而失掉焦點。
吳欽友 寫:維仁 寫:吳欽友 寫:致空海
暄妍海上出真神,
遍照金剛不壞身,
上國衣冠開抱負,
西遊篋櫝見輿薪☆,
吟成秘府收天籟,
變就新腔作律論,
李杜何妨遲對鏡,
仙姿灑脫絕凡塵。
吳詞長大作用十一真韻,而「論」字屬十三元韻,恐不慎出韻。
自小弟重回騷壇以來,套句周潤發的話說:「小弟作詩不用韻書已經很久了。」
可是依稀記得論字既有盧昆切,又有力迍切,當然還有個盧困切。也就是說,以平聲二韻言之,論字既在魂部,也在諄部。何以必入十三元,而必不能入十一真呢?:mrgreen: 這得有個說法。無論如何請維仁詩哥指點指點。
維仁 寫:十一真與十三元自是不同,以詞長的才學當然十分明瞭,各種詩學書籍、各類詩韻書籍都寫得很明白,個人以為如果連這個都要爭論,十分沒有意思。恕不奉陪。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