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齋 寫:以上三則,不知是詞長自作,或是前人詩話所述,煩請告知.....
觀上文略有感,乾隆豈不知詩,藉題發揮耳.古者文人即官僚也,若人人皆如阮稽乃至淵明,天下豈不大亂.為人君者,職在整飭官僚以治天下.由是觀之,此乾隆之治術也.
壯齋詩哥您好。「以上三則」之語不知是指小弟的還是凍豆詩哥的;凍豆詩哥的那一貼,以小弟來看就是一則,只是分三段寫的。
小弟的嘛,也是一小則,「:mrgreen: 」是小弟標明作注的意思,不能算三則,也不敢跟哪位古人偷討。
小弟說:「乾隆不知詩」──說的是詩的堂奧,而非門檻。在最低的層次上,乾隆還蠻知道基本功的好壞的。容小弟舉個例子:
乾隆乙酉年季春之月,乾隆敕董誥書米元章〈蜀素帖〉卷後之語,自己還寫了一首詩譏誚米芾不懂詩。
讓我們先看他的論斷:「
每愛芾字而薄其詩,謂之顛語,至末句更云『青松本無華,安得保歲寒』,則更不知何謂。張照頻臨此帖,何未致一語耶?」
再看乾隆自己的詩──()中是乾隆原文自注:
「
松以千年稱,柏以萬年號(柏久於松見群芳譜),是柏久於松,禹植古曾耀(見類函山川紀異),茲則以慈名,古也重兼少,鬱蔥群枝擢,盤屈一本抱,偶撫米芾帖,甲松乙柏誚,凌霄不自立,柏見吐子效,柏豈有是哉,顛語真堪笑。」
米芾的詩的確不好,可是說他的不好要從詩質、語境、情感、思想來看,不論持性靈、格調、神韻、肌理諸端,都有權衡之度;可是論詩論及松柏壽命長短而定甲乙方為知見,就和米芾一樣顛了。
這讓我想起一個笑話,二戰前義大利還有個國王,好像叫阿爾方索三世吧?他老人家去參觀一個畫展,看見一幅畫了山間村鎮的巨幅風景,這位平時跟藝術只有一丁點兒關係(好像是蒐集古錢幣罷?)的國王忽然好像對繪畫產生了興趣,指著畫面上的小山村,垂問左右:「這裡有多少人口呀?」
這是個笑話,可是很不幸地,純粹論詩藝,或論對於詩的識見,號稱寫詩過萬首的乾隆在小弟眼中也就是阿爾方索三世這樣等級的人。
至於治術,小弟不懂,應該是以壯齋詩哥之說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