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題世界宗教博物館館慶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奉題世界宗教博物館館慶

文章故紙堆中人 » 2005-11-08 12:11 AM

悲憫明珠久染塵。法門十教示全真。
知生不得焉知死,與獸未能當與人。
欲點青燈分暗夜,常施妙術渡迷津。
欣逢五載開方便,五葉一花迎萬春。

註:世界宗教博物館以關懷生命為主題,設有十大宗教及生命之旅等區,並有各種特展。11月9日為開館五週年慶,開放免費參觀。
詳情請閱http://www.mwr.org.tw/library/ch.htm
最後由 故紙堆中人 於 2005-11-21 11:31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故紙堆中人
系統管理員
 
文章: 1009
註冊時間: 2005-09-03 10:29 PM
來自: 台灣

文章維仁 » 2005-11-14 10:26 AM

在下於故紙兄此一大作,偏好〔法門十教示全真〕〔欣逢五載開方便〕二句,竊謂此兩句寫尋常事件,簡練卻能不流於直白。

第四句〔與獸未能當與人〕不知是何典故與用意,還請故紙兄撥冗賜教。
末句應當是用〔一花開五葉〕的故事,愚見以為〔一花五葉〕倒裝為〔五葉一花〕稍擰了原意,而且這個典故用在這裡也不是那麼穩妥。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嚥琀 » 2005-11-15 09:31 AM

我理解到的〔與獸未能當與人〕是凡人未能對眾生平等之意,不知是否為故紙詞長想表達的意思。

中國一向尊崇儒家,但「未知生,焉知死」、「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等教誨卻讓我們對死亡、死後世界的探索十分有限,只能從宗教來探索。也許「知死」後能更「知生」。

民間信仰對死後世界常以活人的眼光來投射,天堂與地獄、極樂世界與閻羅殿,很多充滿著人世間的報復情緒的投射。

宗博館應能提供更多元的觀點給我們思索。
我不是前輩,別叫我前輩。
看到作品給作者一點回應,是身為讀者的美德,僅供參考,不是評論,亦非評判。
嚥琀
會員
 
文章: 382
註冊時間: 2002-02-26 08:14 PM
來自: 台北

文章水村 » 2005-11-15 10:03 AM

知生不得焉知死,與獸未能當與人。
欲點青燈分長夜,常施妙術渡迷津。
宗教功德極大,往往補法律之不足,好
醉吟久矣安悬瓠,
任诞常如不系舟。
水村
會員
 
文章: 552
註冊時間: 2005-03-12 05:23 PM
來自: 广西

文章故紙堆中人 » 2005-11-15 07:54 PM

感謝維仁學長、嚥琀兄與水村詞長的點評。
「知生不得焉知死」取論語「未知生,焉知死」。個人以為宗教對於人世主要還是在於讓人的心靈可以得到安定。假設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安頓,而去求不可知的來生,個人覺得其實是一個捨近求遠的動作。宗教中其實很多動作都是為了教導現世的人理解與尊重各種生命。而近年來因許多人不能尊重理解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尊重其他的生命,產生許多亂象。宗教界都紛紛呼籲要求尊重生命,也有各種實際行動來喚起大眾對生命的尊重與理解,所以個人才用此語說明不能知道與尊重生命,豈能知道宗教講這些死後世界的背後意涵。
「與獸未能當與人」取「鳥獸不可與同群」之意。個人認為宗教其實都不是完全脫離人群生活,都有其入世的一面。所以像慈濟功德會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法鼓山設立各種講座與營隊,宗教博物館也是為了將各種宗教的精神介紹給一般大眾而設立的。另外像是各種宗教的佈道、告解、禱告,或是向神祈求心願,其實都是宗教為了安定人心、讓人認識自己的生命而做的。所以才用此語說明宗教其實並不離群索居,而實際上還是很注重人所處的環境。或許是我用詞太過隠晦跳脫,所以才讓學長不解。不過嚥兄另作它解,也有可通之處,在此一並謝過。
其實個人對宗教其實只是有興趣,沒有深入的研究,許多地方或許有誤解與曲解,還請指正。
故紙堆中人
系統管理員
 
文章: 1009
註冊時間: 2005-09-03 10:29 PM
來自: 台灣

文章風雲 » 2005-11-15 11:17 PM

「欲點青燈分長夜」一句恐出律。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故紙堆中人 » 2005-11-21 11:32 PM

暫改如上
多謝風雲兄
故紙堆中人
系統管理員
 
文章: 1009
註冊時間: 2005-09-03 10:29 PM
來自: 台灣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1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