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1)
現代詩者,非謂白話詩也。唐有唐詩,宋有宋詩,現代豈能無現代詩耶?詩之與時俱進,自千古以來已是如此。其要不在形式,而在當代之情感結構。惟有能表達現代情感者,方可稱之為現代詩。故古典詩之定字定格,非是表現現代之阻礙,而可用以作現代詩也。本卷之設,實為展現古典詩中的現代詩。思想理論與佳作評述兩者並進,同道相互參詳,以達詩道之進步也。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2)
竊思古典詩以新事物為題、入詩者,已然百年。觀前輩諸作,描模新事物之姿態,栩栩如生者多矣。然其作未盡自然,難稱其美也。議者以為新事物為新名詞,自然與古典詩不相合,必以新詩作之方切,故有新文學運動。余久思之,盛唐之作,包羅萬象。彼時豈無所謂新事物者焉?作者又如何融會貫通以為己用耶?近讀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一書,論及五四以後之思想改變,略有所感。彼言五四以後,時人誤讀西方「形式主義」一詞,而成表面工夫之意。作詩必要以「寫實主義」為本,以歌生民之疾苦。其主張雖引西方文論,實則「文以載道」之變爾。文章之所以美者,在其文質彬彬,無文則史矣。「形式主義」者,實為鑽研文章形式所引發之情感結構者。有新結構,方可容納新事物以達自然。比諸建築而言,或以沙石築屋,或以金玉築屋,若設計圖相同,外貌豈有二致,必要有新結構方可稱新屋也。百年來人之誤「形式主義」者多矣,新事物之運用未能自然,亦必然矣。偶有所感,權做參考。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3)
復古與擬古不同。擬古者,描模古意以通歷代之感。美則美矣,於現代稍有隔閡。復古者,求諸現代情感之需求,貫通古今以達情洽者焉。西方文藝復興之盛,亦為古希臘美學之復古也。前人所遺哲理玄思、名言佳境多矣,若以創新一概抹煞,文化豈能積累。(料想胡適之當年,未曾想過自身會成為典故之一。)要以觀察現代之情感缺口,尋諸古今適切之境象填補,方可達復古之效。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4)
日前有學弟詢問,彼欲參與一官辦競賽,可乎?余答曰:「可矣。然未可思必有成。」何也?則在官辦競賽之本質矣。余家三代習畫,於府展、臺展、省展乃至於全國美展等官辦競賽多有斬獲。然家大人曾言:「官辦競賽之獲獎者,未必為時代之先驅,多為前代之後繼者。評選者未求免責,多以少變者勝出。長久以往,導致藝術之崩潰可期。西方之印象畫派者,實則學院落選生所組成,終成藝術大宗,開枝散葉。」是矣!作者應以藝術為依歸,與時俱進,方可延續詩道。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5)
現代人接觸現代事物,應有現代之情感於其中。作者應察其情思以入詩,方可構成現代詩。如姑蘇藿香女史近作〈無居吟〉之末二句:「路口燈紅綠,茫然欲濕眸。」即得紅綠燈造成之情感結構,以達歧路徬徨之情。又如墨爾本一方詞長之詞〈踏莎行.數碼相機〉,末云:「寫真自表勝千言,他朝記省從心笑。」抓住現代人接觸現代事物時,情感微妙之處。由物入情,生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