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哀駘它先生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答哀駘它先生

文章ckg103 » 2005-10-23 05:57 PM

莫向衰荷识断烟,而来无计作诗颠。此身行赴琼楼约,非复闲情似旧年。

10月17日承哀吟长赠诗,和作一截句。因有诗谶之嫌,故未付贴。不过,我乃无神论者,灵鬼其奈我何哉!!
ckg103
會員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05-10-14 07:21 AM
來自: 镇江

文章ckg103 » 2005-10-23 08:27 PM

哀駘它 寫:拜讀之餘,敬題一絕:
舊夢邯鄲渺似煙,江湖風雨雪盈顛。
奚囊檢點催妝句,不許多情屬少年。


敬钞附哀先生原玉如上。
ckg103
會員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05-10-14 07:21 AM
來自: 镇江

文章卞思 » 2005-10-23 10:35 PM

"此身行赴琼楼约,非复闲情似旧年。"這兩句確實令人觸目驚心!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ckg103 » 2005-10-24 07:28 AM

卞思 寫:"此身行赴琼楼约,非复闲情似旧年。"這兩句確實令人觸目驚心!


仆年届杖国,虽尚矍铄。毕竟日薄崦嵫,故有此牢愁。女史见笑了。
ckg103
會員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05-10-14 07:21 AM
來自: 镇江

文章哀駘它 » 2005-10-26 09:32 PM

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既飲旨酒,永錫難老!
哀駘它
會員
 
文章: 466
註冊時間: 2003-12-16 10:33 AM

文章ckg103 » 2005-10-28 12:06 PM

哀駘它 寫: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既飲旨酒,永錫難老!


居恒待终,当然事尔。承先生嘉勉,弟不敢云亡矣。当引一觞,为先生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月17日,就“南斗”事,曾回复先生一贴,谅已看过,未知以为如何,祈赐 教。
ckg103
會員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05-10-14 07:21 AM
來自: 镇江

文章ckg103 » 2005-10-30 04:23 PM

固伦吟友:信函收到,知道您是江南某教的文学教师。家学渊源,且曾负笈名区。风云际会,令人堪慕。仆数十年参野狐禅,迄无一成,愧杀、愧杀!
所讯诸端,敬复如下
一、“莫向衰荷识断烟”,系用赵嘏“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句。
二、“此身行赴琼楼约”,不用灵山者,是因哀先生原唱涉及李贺故实。而且此“去”,非我本愿,事先亦无所约,“应招”而已。:)
三、“也学流莺啼四五”句,除为诗律所限,盖用戎昱“黄莺住久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在此处颇妥贴。
我之所以在此回复,是因为或许还有吟友,对此亦存疑惑。其他事项我将用E-mail与你联系。
谢谢!
ckg103
會員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05-10-14 07:21 AM
來自: 镇江

文章卞思 » 2005-10-31 12:19 AM

也謝ckg先生貼出解說,確實於我等讀詩更有助益。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一方 » 2005-11-01 09:33 AM

ckg103 寫:一、“莫向衰荷识断烟”,系用赵嘏“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句。
二、“此身行赴琼楼约”,不用灵山者,是因哀先生原唱涉及李贺故实。而且此“去”,非我本愿,事先亦无所约,“应招”而已。:)
三、“也学流莺啼四五”句,除为诗律所限,盖用戎昱“黄莺住久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在此处颇妥贴。

拜讀陳詞長多篇帖子,後學對詞長的識見及肯言十分佩服。

您說一三句是轉化前人的句子。請問在創作過程中會否期望讀者知道是用事並知道其出處呢?坦白說,後學才疏,初讀大作時只感覺很古樸很美,完全想不到,也無法想得到其出處。當然如哀詞長等高人定知其所本。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文章ckg103 » 2005-11-01 10:36 AM

一方先生:您太客气啦。古诗词用点妙出在于典、我相融,不着痕迹,仆远不能到此境地,惭愧。
读他人诗,能知其出处固好(看笺注本、勤检类书均有用处。当然最好还是多读古史籍及诗文。如,为了读懂唐诗,最好先读一读前四史、晋书及南史、北史。尤其是南北史,唐代诗人频频用其史事)。不过对大多数爱好者来说不一定要费如此精力。读诗词可以从其字面、章法、意境去观察、去理解、去感受、去体验,你就能辨识得出其佳处在哪里。
一点自己读诗的体会,供您参考。
ckg103
會員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05-10-14 07:21 AM
來自: 镇江

文章一方 » 2005-11-02 05:43 AM

ckg103 寫:读他人诗,能知其出处固好(看笺注本、勤检类书均有用处。当然最好还是多读古史籍及诗文。如,为了读懂唐诗,最好先读一读前四史、晋书及南史、北史。尤其是南北史,唐代诗人频频用其史事)。不过对大多数爱好者来说不一定要费如此精力。读诗词可以从其字面、章法、意境去观察、去理解、去感受、去体验,你就能辨识得出其佳处在哪里。
一点自己读诗的体会,供您参考。

受教 :mrgreen:

多謝陳詞長的精論。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5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