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方家请教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龙华樵者 » 2005-10-16 09:45 PM

ckg103 寫:一、“些微”可用,好!
二、“临歧无为别意赊”反用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

愚以为此句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龙华樵者
會員
 
文章: 420
註冊時間: 2005-01-29 06:41 PM

文章ckg103 » 2005-10-16 09:47 PM

初唐诗律未严,此处失粘,似不可法。拙句因第二字应仄处用了平声,故在下面的应平处改用仄以自救。此种当句拗救,在古诗亦有先例。前北大教授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一书似曾谈及。
ckg103
會員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05-10-14 07:21 AM
來自: 镇江

文章思雨斋 » 2005-10-16 10:03 PM

临歧无为别意赊 是 平平平平仄仄平
似无此种拗救。
临歧可改为歧路。
思雨斋
會員
 
文章: 351
註冊時間: 2005-03-13 01:34 PM

文章ckg103 » 2005-10-16 11:28 PM

多谢诸位吟友的指正。对“临歧无为”句管见如下:
一、 此处“为”字,应读作去声,训“因”,这样王诗及拙句才能讲得通顺。《佩文韵府》支韵下,虽有“无为”,一词,但如所引“无为也、无思也”等等均作“作为”用。愚意此“无为”当与该书寘韵“为”字下所列“何为”、“自为”、“谁为”、“有为”等词用法同。
二、 关于“拗救”,如小杜“春风十里扬州路”一联乃采用对句相救,又如卢纶“蓬鬓哀吟古城下”句,为当句相救(五、六两字拗)。王力书中有好写例句,可惜我手头无此书,不能引用。
三、 不过,这究竟出自非常,在为保持诗情词意时,不得已偶尔为之,当不得视为常法,有意犯律。
请龙华樵者、思雨斎并诸多吟友指教。
ckg103
會員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05-10-14 07:21 AM
來自: 镇江

文章風雲 » 2005-10-16 11:46 PM

〔臨歧無爲別意賒〕若依詞長原意,該句平仄為:〔平平平仄仄仄平〕。
竊以為該處確實出律,並無此種拗救法。

〔临歧无为别意赊〕若依词长原意,该句平仄为:〔平平平仄仄仄平〕。
窃以为该处确实出律,并无此种拗救法。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思虹 » 2005-10-17 12:32 AM

無方無為來去之人,唐突多言,若有失言,敬請海涵!

一、
『閑愁慣是無聊賴,又染幾分到鬢華。』
竊以為“幾微”、“三分”、“些微”意皆頗不如“幾分”閒慵傳神
“幾微”勉強
“三分”刻板
“些微”薄感
若囿於格律,或可考慮代“到”以類義平聲字
若否
但不知“些些”、“些須”又如何?

二、
不知“無為臨歧”與“臨歧無為”意可貫否?
思虹
會員
 
文章: 393
註冊時間: 2002-06-12 10:39 AM
來自: 南陔

文章ckg103 » 2005-10-17 07:53 AM

风云、思虹两为先生所言极是,分别回复于后:
一、三连平亦为诗病,如此作为,实乃不得已尔。其实,莫若改为“无为临歧”。虽有因袭之嫌,但不害原义。
二、确实,几分似其他用词要妥贴些,但孤平不得不改,第5字按律限用仄,似亦不可通融。
再次敢谢各位吟友的关爱!!!!!
ckg103
會員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05-10-14 07:21 AM
來自: 镇江

文章ckg103 » 2005-10-17 07:59 AM

匆匆回帖,打了不少错字及陋字,请原谅!

风云、思虹两位先生所言极是,分别回复于后:
一、三连平亦为诗病,如此作为,实乃不得已尔。其实,莫若改为“无为临歧”。虽有因袭之嫌,但不害原义。
二、确实,“几分”似较其他用词要妥贴些,但孤平不得不改,第5字按律限用仄,似亦不可通融。
再次感谢各位吟友的关爱!!!!!
ckg103
會員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05-10-14 07:21 AM
來自: 镇江

文章思虹 » 2005-10-17 08:38 AM

ckg103 寫:第5字按律限用仄,似亦不可通融。


第5字用平聲以救第3字仄聲所構之孤平,按律應合度,唐詩中不勝枚舉。即使第3字為平聲,第5字又用平聲者,亦不乏先例。

“飄泊西南天地間”、“楊柳渡頭行客稀”、“東望望春春可憐”、“谷口春殘黄鳥稀”、“榕葉滿庭鶯亂啼”.......
思虹
會員
 
文章: 393
註冊時間: 2002-06-12 10:39 AM
來自: 南陔

文章ckg103 » 2005-10-17 09:55 AM

承教,受益匪浅。谢谢!改为“侵鬓华”,从意、理看,勉强能用。且解脱了“到”字,首联第二句,可用“才到”,较“才透”要好多啦!
ckg103
會員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05-10-14 07:21 AM
來自: 镇江

文章固伦 » 2005-10-29 12:13 PM

十分惭愧,我只是一个诗词的爱好者,也许这里没我的发言权。这几天我看了最近几个月各位前辈在这里发表的诗词,佳作好多啊。讨论的内容也挺有水平的。我大胆地说几句外行话,请各位前辈不要见笑。
我喜欢唐诗,总觉得唐诗里有一种后人无发模拟的韵味。只有清代王士祯的诗里能找到一点影子。今天读到C前辈的一些作品,好像也能找得些这样的味道。过深的理论我说不清,这只是一种感觉。说出来请前辈们指导。
固伦
會員
 
文章: 12
註冊時間: 2005-10-22 09:17 PM
來自: 白云乡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0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