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南絃 » 2005-09-06 04:25 AM
謝風雲、卞思詞長賜言。關於"論"字的問題,想借此討論一下,查"論"字有三音:
(1)廣韻上平23魂 “論”盧昆切, “說也議也思也。” 《王一》解作 “說”,這一義是動詞無異。
(2)又音力旬切,廣韻在上平18諄韻,解作“有言理”。唐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全王本)在"真"韻(諄還未分出),解作 “語也”。似是名詞。
(3)又盧鈍切, 在去聲26慁韻, "議也”。《王一》解作 “講言”,五代刻本切韻殘葉,解作 “講論”, 應是動詞。
綜合而言,在平聲“魂”韻及去聲“慁”韻中的“論”字似作動詞用,而在平聲“諄”韻中的“論”字似作名詞用。 但很奇怪,唐詩中,大多以名詞為去,而動詞為平,如風雲兄所言。但也不是絕對,接近晚唐以後,動詞去聲的用法較多一點。(這是比較而言,絕對的數字卻實不多。)如白居易-對鏡吟:
閒看明鏡坐清晨,多病姿容半老身, 誰論情性乖時事,自想形骸非貴人..(白易這首出律不算)
裴說-題岳州僧舍
喜到重湖北,孤州橫晚煙。鷺銜魚入寺,鴉接飯隨船。松檜君山迥
菰蒲夢澤連。與師吟論處,秋水浸遙天。
周曇-晉門
六合誰爲輔弼臣,八風昏處盡胡塵,是知濟弱扶傾術,不屬高談虛論人
陳貺-景陽臺懷古
景陽六朝地,運極自依依,一會皆同是,到頭誰論非
酒濃沈遠慮,花好失前機,見此尤宜戒,正當家國肥
*以上例子都在全唐詩中找出。
愚見以為無須再為"論"字煩惱,一律視為可平可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