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思 寫:多謝各位!
關於張夢機先生的"念非邪",我私下猜想,若說化自孔子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可能性是不是比較大些?
我以為「非邪」二字可以指漢武帝為李夫人所作的「是邪非邪」一詩,由詩經、漢樂府、晉陶靖節詩,而後承接至唐詩,從時代上來講可通。另從詩意上來講,「關雎」談的是追求,李夫人歌講的是失去,而後是陶彭澤的通達、杜工部的沈鬱。語曰:「詩無達詁」,我這麼個解法應該也說得過去吧?

宋民 寫:樂齋詞長的解釋很妙。為了承接上文的“誦”字,這“念”字原來恐怕有一個“口”字旁。後來簡化了。到底是讀還是想,少了這個“口”字旁我倒不覺得困惑。但若這個簡体字只在大陸流行,本站大概又有帖子來批評了。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3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