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

文章壯齋 » 2005-05-20 02:52 PM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1)
現代詩者,非謂白話詩也。唐有唐詩,宋有宋詩,現代豈能無現代詩耶?詩之與時俱進,自千古以來已是如此。其要不在形式,而在當代之情感結構。惟有能表達現代情感者,方可稱之為現代詩。故古典詩之定字定格,非是表現現代之阻礙,而可用以作現代詩也。本卷之設,實為展現古典詩中的現代詩。思想理論與佳作評述兩者並進,同道相互參詳,以達詩道之進步也。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2)
竊思古典詩以新事物為題、入詩者,已然百年。觀前輩諸作,描模新事物之姿態,栩栩如生者多矣。然其作未盡自然,難稱其美也。議者以為新事物為新名詞,自然與古典詩不相合,必以新詩作之方切,故有新文學運動。余久思之,盛唐之作,包羅萬象。彼時豈無所謂新事物者焉?作者又如何融會貫通以為己用耶?近讀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一書,論及五四以後之思想改變,略有所感。彼言五四以後,時人誤讀西方「形式主義」一詞,而成表面工夫之意。作詩必要以「寫實主義」為本,以歌生民之疾苦。其主張雖引西方文論,實則「文以載道」之變爾。文章之所以美者,在其文質彬彬,無文則史矣。「形式主義」者,實為鑽研文章形式所引發之情感結構者。有新結構,方可容納新事物以達自然。比諸建築而言,或以沙石築屋,或以金玉築屋,若設計圖相同,外貌豈有二致,必要有新結構方可稱新屋也。百年來人之誤「形式主義」者多矣,新事物之運用未能自然,亦必然矣。偶有所感,權做參考。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3)
復古與擬古不同。擬古者,描模古意以通歷代之感。美則美矣,於現代稍有隔閡。復古者,求諸現代情感之需求,貫通古今以達情洽者焉。西方文藝復興之盛,亦為古希臘美學之復古也。前人所遺哲理玄思、名言佳境多矣,若以創新一概抹煞,文化豈能積累。(料想胡適之當年,未曾想過自身會成為典故之一。)要以觀察現代之情感缺口,尋諸古今適切之境象填補,方可達復古之效。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4)
日前有學弟詢問,彼欲參與一官辦競賽,可乎?余答曰:「可矣。然未可思必有成。」何也?則在官辦競賽之本質矣。余家三代習畫,於府展、臺展、省展乃至於全國美展等官辦競賽多有斬獲。然家大人曾言:「官辦競賽之獲獎者,未必為時代之先驅,多為前代之後繼者。評選者未求免責,多以少變者勝出。長久以往,導致藝術之崩潰可期。西方之印象畫派者,實則學院落選生所組成,終成藝術大宗,開枝散葉。」是矣!作者應以藝術為依歸,與時俱進,方可延續詩道。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5)
現代人接觸現代事物,應有現代之情感於其中。作者應察其情思以入詩,方可構成現代詩。如姑蘇藿香女史近作〈無居吟〉之末二句:「路口燈紅綠,茫然欲濕眸。」即得紅綠燈造成之情感結構,以達歧路徬徨之情。又如墨爾本一方詞長之詞〈踏莎行.數碼相機〉,末云:「寫真自表勝千言,他朝記省從心笑。」抓住現代人接觸現代事物時,情感微妙之處。由物入情,生動自然。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5-05-22 11:19 AM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6)
或問:「白話文運動何由興也?」曰:「啟於西方列強之侵略,迫於時勢之日壞,變於讀書之未精者耳。」近代中國受西方之害,史冊已載,無庸贅述。士人見諸時局,故多有改革文學以啟民智之論。黃遵憲「詩界革命」,所言「我手寫我口」即是此類。是時諸公於學問深厚,雖言西方之論,行文亦帶古風,可以雅俗共賞者。惜乎其後諸家,迫於時局,急欲收納西方所有理論,故多創新辭以述之,終成白話文運動之始。竊思中西語彙之轉譯,始於清末。如以「上帝」譯西方之上帝,或以「公爵」、「爵士」等譯西方之稱謂,取之於古而至於善美。然此類皆須主事者才學淵博,時勢舒緩可思之時,方可至矣。故今日之作現代詩,收納新名詞以入詩為一途,吸收古語而賦新意亦為一途也。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7)
白話文運動啟於中國,有如風行草偃,廢棄古文若無遲疑,實救亡圖存之感也。然於臺灣、星洲兩地,其境遇則稍有不同。臺灣本是棄地遺民,是時更為日本領地,無存亡之慮也。所慮者,漢文道統之消亡焉。故多有擊缽之會,以嘉年華會之形式,以合詩群。復用獎牌獎品,誘諸後進力學。雖致遠恐泥,未失為方便法門焉。然張我軍者,批鬥擊缽之會,實中臺人之慮,而有舊新文學論戰之興也。從結果而論,張我軍似有其功。然其法不足為取,倒使臺地白話文運動若隱若現,直至戰後方稱興盛。而星洲者,時為英國領土,白話文運動之起,以日用文為號召,然亦尊重古文。故星洲古文、白話之消融,較為自然和諧。是時臺灣人若陳炘、甘文芳之輩,亦有日用文之議,惜未流行。若於當時臺地流行,古文恐已消融於無形。由此觀之,臺灣古文之存,張我軍之徒似有微功。以上趣談,搏君一笑。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5-06-11 09:51 AM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8)
體物與詠物不同。昨日政治大學黃美娥老師到校演講,席間翻閱其著《重層現代性鏡像》一書,論及1935年天籟吟社主催之全島詩人大會,有題曰「博覽會紀盛」。書中錄詩二首,其一為首選蔡希顏之詩:「珍異森羅富,咸收眼界中。江山文藻豔,海國物華豐。車走雷聲鬧,樓成蜃氣工。巴黎開最始,創憶破崙翁。」是詠物之作也。其次則錄吳燕生女史之作:「商戰詠車攻,蒐羅遍海東。樓臺耀金碧,燈火照玲瓏。已極繁華境,還憑造化工。腐儒應咋舌,老眼欲矇矓。」是體物之作也。詠物之作,其意乃增廣讀者之見聞,故論其原始。然現今資訊發達,讀者於詩中所得,未若報紙、網路所得,故易覺詠物之陋矣。然體物之作,有物入情,雖經千年亦可動人。是以現代詩之作,宜以體物為主。吳燕生女史,乃名詩人吳子瑜之女。生於燕京,故名燕生,戰後以經營旅舍為業。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5-06-13 11:04 AM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9)
「現代」之意,於西方學術之解釋,即為「與過去不同的狀態」。而現代詩之作,應考察現代環境與過去不同之處,得其情感結構之新變而作。比諸男女,自有人類即有其情。然過往皆為男子遠行、女子在鄉,故多〈秋浦寄內〉、〈長干行〉之作。今世則不然,女子亦可負笈千里,男子亦多思遠之情,故可作矣。雖前代所無,語彙未備,亦創作之難處。然此亦作者之職事,作現代詩以振詩道焉。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5-09-15 10:14 AM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10)
或云:「理論有益於創作。」或云:「理論無益於創作。」是邪?非邪?漢人長於應試,舉世皆知。詩歌亦曾訂為科舉要目,應試之法應運而生。詩法、詩格,乃至於詩話,多載適試之法。前人所謂理論者,多言於此。然此理論用於蒙童尚可,致遠恐泥。其作徒具表象,未有質實,或云:「理論無益於創作。」是也。然西方所謂理論者,實觀物之法,於創作反有助益。近日閱讀西人關於文化移殖之論述,偶以日本光榮公司發行之《真•三國無雙》為消遣,聞其中三國豪傑皆以日語言談,不勝感慨,因以作詩:「無雙絕技瞬千屠,彈指輕盈駕的盧。豪傑不分吳蜀魏,人人皆語阿伊烏。」試想數百年前,《三國演義》移殖日本;數百年後吾人子弟,恐誤以為關羽為日人矣。理論之潛移默化,即如此也。因而或云:「理論有益於創作。」亦是也。作現代詩者,必有新思維於其中。非謂盡棄千古之寶藏,而是轉益於當代也。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子惟 » 2005-09-15 12:13 PM

壯齋詞長高論,讀後頗有同感,不禁開冰箱取啤酒遙敬!
且把平素所思,添錄兩則,以附驥尾:

(1)五四諸公,多不曾花心力於聲韻小學,致學博如周作人,尚有[詩經多無韻詩]之說,並以之為揚棄格律之本.嗟哉,果其然乎?
(2)五四諸公,多謂用典無補於創作.然試觀西方大家之作,又何嘗于曾用典?法之羅蘭,西國熙德,英雄風烈,於泰西詩家作品中屢見之矣;[希臘人不可信哉,即彼送禮物亦如是],卡珊德拉此語,泰西詩家多曾典用;更甚者,喬埃斯之尤利西斯,幾乎每字每句皆有來歷.西人果不用典乎?
誰人得似,千首詩輕
<(=^_^=)>
子惟
會員
 
文章: 490
註冊時間: 2002-02-24 10:59 PM
來自: 台北

文章壯齋 » 2005-09-22 01:17 PM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11)
試觀大專院校之藝術學科,研究繪畫者本身即為畫家,研究音樂者本身即為音樂家。然而研究詩歌者,其亦詩人乎?又問於校內講授詩選者,本身曾創作乎?再問曾創作者,可知當代詩壇之活動乎?以上三問,實為現代傳統詩衰微之癥結。余家三代習畫,雖未有研究繪畫者,然知交不少。研究繪畫者即為畫家,其對象或以古代為主,然亦對同好之活動知之甚詳。每問當代畫壇,如數家珍。每每談論新人,引導風潮。反觀所謂中文系者,僅有研究現代新文學者如此,無怪乎新文學之風氣日盛。或曰:「藝術學科乃藝術學位,非文學學位可比焉。」研究自當敬業,豈可以制度不同做為藉口!今日傳統詩壇猶在,研究者於此鮮有關心者,豈可言其能詩?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5-11-21 10:58 AM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12)
詩不厭作,題不厭重,惟所作須有新意,方能新人耳目。作詩者,意於文化之傳承;重題者,旨在藝境之精進。文化須賴藝術方可傳承,何者?以其感動人心是也。於今所見之名言錦句,皆同題之佼佼者。或問:「彼者何以勝出?」關鍵即在「新」字耳。雖歷千古仍能新人耳目、感動人心,故能勝出。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5-12-25 10:11 PM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13)
詩以應時,非徒媚俗,亦千古之策,西人所謂「讀者反應理論」差可比擬。作詩若能深入當時人心,亦能流傳萬世,而詩壇亦隨之一振。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14)
盛唐有詩仙、詩聖、詩天子,中唐以後則有詩魔、詩鬼者,皆應時也,非詩藝高下之語也。當今之世,眾人眩於聲光之中,不開地獄圖難以警醒世人。後世若有詩閻羅、詩夜叉、詩羅剎者,亦無怪矣。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15)
試觀大學院系,非直接有益於社會大眾,皆施益於部分社群而轉益社會。醫學系之研發,施益於醫者,轉益於社會;工學院之研發,亦施益於工業公司,轉益於社會。然人文學科,皆欲直接施益於社會,有如精衛填海,難成其效。所謂人文學科,應與詩壇密切相連,研發振興詩壇之方法,移交詩社施行,然後轉益於社會,此應為正途。大學經費有限,社會力量無窮,所乏者僅有方法。兩方皆應深思。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16)
論詩不親詩壇,其論必謬。近觀研究報告,有研究者論臺灣詩壇已滅,其謬大矣。夫研究者瞭解研究對象,是其當為之事。豈能以研究對象已毀,而為己身怠惰之託詞。如此者,當鳴鼓而擊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6-05-13 09:22 PM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17)
諷喻一道,歷久而彌新,何也?以其為現代詩也。試想老杜之三吏、三別,非唐代之現實乎?當代之情感,經老杜融鑄而成傳世之作。或問何詩可觀唐代之情,必稱老杜。此即為現代詩之要旨。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6-06-09 08:13 PM

壯齋詩話[現代詩之卷](18)
近日吳錦順老師將舉辦詩人大會,邀余於會中論詩.余不學無術,難以論詩.苦思良久,擬以"古典詩的現代化與現代性"為題.因以上雅集尋詩,忽覺諸詩友之作多有現代之作.余久未經心於此,罪過罪過.近讀李凡詞長詩餘之作<沁園春.網>,描繪網路世界之光怪陸離,亦有同感,誠現代性之作也.其作云:"欲道還休,欲怨何由,紛紛世情. 說幾多閑話,著無邊際,許些牢騷,不過逢迎.寫字檯邊,電腦機前,迷網幻遊爭與鳴.懵然是,鍵敲無反應,有鼠徒行. 轉回八卦星營,見七彩霓虹閃不停.是天皇故事,俏皮幾句,歌伎嬌嗔,艷脫橫生.假手於屏,掌握於誰?憑故偷摸無姓名?真堪惱,只能怪夜色,沉默無聲."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3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下一頁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