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鶴書院讀先外祖小桃源賦感懷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水村 » 2005-05-15 09:43 PM

呵呵,拙作累諸君費神,某之罪也。
今天恰闖見一個宰相,他說我幫你說說,看行不行,不行,
有空我再找幾個。即吟道:酒熟餔糟學漁父(元稹放言)
(餔其糟而啜其醨。楚辭.漁父)
山子兄妙解。
醉吟久矣安悬瓠,
任诞常如不系舟。
水村
會員
 
文章: 552
註冊時間: 2005-03-12 05:23 PM
來自: 广西

文章思雨斋 » 2005-05-15 09:43 PM

尚书之尚读平声,可能是唐人的口语,如中兴之中。
如:
李商隐 【漫成三首】 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此时谁最赏,沈范两尚书。
白居易 【杨六尚书留太湖石在洛下借置庭中因对举杯寄赠绝句】 借君片石意何如,置向庭中慰索居。每就玉山倾一酌,兴来如对醉尚书。
薛能 【郊亭】 郊亭宴罢欲回车,满郭传呼调角初。尚拥笙歌归未得,笑娥扶著醉尚书。
李商隐 【有怀在蒙飞卿】 薄宦频移疾,当年久索居。哀同庾开府,瘦极沈尚书。城绿新阴远,江清返照虚。所思惟翰墨,从古待双鱼。
白居易 【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建,善诗者)】 陕州司马去何如,养静资贫两有馀。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只携美酒为行伴,唯作新诗趁下车。自有铁牛无咏者,料君投刃必应虚。
思雨斋
會員
 
文章: 351
註冊時間: 2005-03-13 01:34 PM

文章水村 » 2005-05-15 09:56 PM

又复卞版主,拙作此处不读"商传",然古时尚书读“商书”则例太多。如白燕子楼:曾到尚书墓上来。。。。
醉吟久矣安悬瓠,
任诞常如不系舟。
水村
會員
 
文章: 552
註冊時間: 2005-03-12 05:23 PM
來自: 广西

文章風雲 » 2005-05-15 10:01 PM

〔中〕字平仄以意義判別,〔中興〕之〔中〕本為平聲字,應與是否為唐人口語無關。

兄所舉〔尚書〕用法,或許真如兄所言,乃唐人口語。(因韻書將之列為去聲,弟不知所以然)
此〔尚書〕乃官名,似與水村詞長用法有異。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思雨斋 » 2005-05-15 10:22 PM

呵呵,风云兄理解错了,怪我没把话说清楚。中兴之中按意思应该读平,唐人通常却作仄声处理。所以我说可能是唐人口语。
例如:
李商隐 【哭刘司户蕡】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杜甫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别情见于诗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思雨斋
會員
 
文章: 351
註冊時間: 2005-03-13 01:34 PM

可翻《集韵》

文章水村 » 2005-05-15 10:24 PM

有个名老先生曾大言:唐诗没有犯孤平,有即仅此例,指不才前所举者,害得我忙去翻书。
然确实见过一例:韩偓自负:
人许风流自负才,偷桃三度到瑶台。
至今衣领胭脂在,曾被谪仙痛咬来。
痛想不能读疼吧。
醉吟久矣安悬瓠,
任诞常如不系舟。
水村
會員
 
文章: 552
註冊時間: 2005-03-12 05:23 PM
來自: 广西

文章芬陀利 » 2005-05-16 12:46 AM

呵呵~~小頑童又來湊熱鬧了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觀感如下:

一、風雲版主已盡了言責,並無強迫之意。接不接受?改不改?當然要依作者的自由意志囉!

二、格律這玩意兒只是表面形式之美,並非詩魂所在。況變體繁多,本來就是買空賣空的勾當。眾說紛紜,各是其是,根本不必也不可能有定論。

三、記得老頑童偶而出快手被風雲詞長指出違律,每每樂於修正,這種風格,讓小頑童打從心底更敬重他。

四、若違常律,只要輕鬆改一兩個字就圓滿了,卻辛苦的在全唐詩中找到鳳毛鱗角的特例來支持,未免也太費周章了吧?

五、若水村詞長本有定見,也覺得“尚”字不可取代,只要說『多謝提醒,已斟酌過,非無先例,且容如此』之類的話,相信就沒有人會多嘴了吧?!

抱歉,小頑童是如梗在喉,不吐不快!並無不敬之意,更無惡意,若不中聽,就請多包涵囉~~ :lol:

【先人謦欬廻荒谷,古邑文章映麗軒】,可見人孫思慕景仰之殷篤!
不知是否有幸拜讀《小桃源賦》? ;-)
芬陀利
會員
 
文章: 2263
註冊時間: 2002-07-20 09:12 PM

呵呵

文章水村 » 2005-05-16 01:39 AM

睡了一觉,被蚊子钻进来咬醒,就边抓痒边开网来看。
小顽童老先生呵,大家都在和和气气论诗,我从中获益不少,
何有此言?
我认为诗词造句以气韵为主,如过于讲究什么天对地,雨对风就成三家村冬烘了。唐朝人靠写诗吃饭,还有怅望千秋一洒泪、南朝四百八十寺之类,愚以为出句从需要来说是允许“失律”的。
拙句自家认为尚字如换什么。。。也先考虑过,气势就不同了。
但愿不打搅诸君清梦。 :-(
醉吟久矣安悬瓠,
任诞常如不系舟。
水村
會員
 
文章: 552
註冊時間: 2005-03-12 05:23 PM
來自: 广西

文章李德儒 » 2005-05-16 06:16 AM

芬陀利 寫:三、記得老頑童偶而出快手被風雲詞長指出違律,每每樂於修正,這種風格,讓小頑童打從心底更敬重他。



忽覺眼眉跳,原來給小頑童叫醒。
老頑童老眼昏花,時有錯漏。風雲老弟年輕眼力足,看出破漏。自應改正。
老頑童一向是老頑固,如不是千萬不可的,絕不拗。只不過是對自己從嚴。
但,絕不反對別人用拗句。(新秀版則例外。)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哀駘它 » 2005-05-16 07:57 AM

對于在下言語不謹先表歉意!
1、風雲吟長意思很明白:寬嚴有度,在各人掌握而已。此主張切合私心。
2、了一先生、張、林二先生(因為不知二先生表字,不敢妄稱名諱,先致歉意),並不否認例外,所立原則自有其道理。
3、私心以為:例外過多,便動搖原則根基。若孤平、三平調之類,細檢全唐詩,例外極少,製為條律,自是允當。
4、對于
芬陀利吟長意見,私心不以為然。理由如下:誠如
水村吟長所言,大家開誠討論,溫文爾雅,並無意氣之言,亦“疑義相與析”之意也。所以,
芬陀利吟長亦不必有“喉梗”之痛。再者,對于
芬陀利吟長所倡導的“聞過不憚改”、“從諫如流”的美德,于此討論本是兩碼事。這裡討論的正在“是過不是過”之間。凡有所言,必有所據,不費“周章”,何來定論?況且所要討論的關鍵,在于這種例外是多是少,
芬陀利吟長一言蔽之“鳳毛麟角”,想來必對全唐詩此種例外有深入研究,自不妨舉出“鳳毛麟角”結論的証據來,以啟某等茅塞。否則,竊以為還是先暢所欲言、申明己意的好,不然,亦有陷于盲從之嫌。只要大家不是意氣用事,起無謂之爭,這種學術討論氛圍當是各論壇所孜孜追求的境界。至于
芬陀利吟長代言“多謝提醒”之類,私意揣度:端肅如
水村吟長,必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語涉題外,有違“寡言”之誡,再次向
諸位吟長致歉!
哀駘它
會員
 
文章: 466
註冊時間: 2003-12-16 10:33 AM

文章芬陀利 » 2005-05-16 09:08 AM

關於“仄平仄平仄”是否合格律的問題
雅集的版面上早已討論過了,個人也曾表示可以接受,不知哀駘它詞長是略過未看,還是已忘記了? :-o
雅集諸君自可以有其繩度,我也予以尊重
另外
這種形式在小頑童所擷錄並貼於詩詞小講堂上的《近體詩之一般變格》中,歸類為第十閒聲式
http://www.poetrys.org/phpbb/viewtopic.php?t=5440

至於我上則發言,只是我個人的“觀感”,別人自然可以有異見,小頑童會虛心參酌的 :lol:

再提一下個人的觀感好了,我比較喜歡許曉春詞長的論述 ;-)
芬陀利
會員
 
文章: 2263
註冊時間: 2002-07-20 09:12 P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