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許曉春 » 2005-05-15 09:15 AM
為各位詞長提供資料:
清董文渙《聲調四譜》云:唯上句三字拗仄為「平平仄仄仄」句,乃正拗律而非借古句者。首二連平亦無夾平之病。若再拗首字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為「仄平仄平仄」句,則拗極矣。而下句則斷斷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
《聲調四譜》云:人第知別乎律者為古,別乎古者為律。而不知既別乎律,又別乎古,更別乎拗古,方為拗律。《帶經堂詩話》亦云:唐人拗律有二種,其一,蒼莽歷落中自成音節,如老杜“城尖徑仄……”諸篇是也;其一,單句拗第幾字,則偶句亦拗第幾字,抑揚抗墜,讀之如一片宮商,如許渾之“溪雲初起……”是也。可見拗律不能簡單稱為律詩。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對句首字救。其餘不救。(杜甫)
故人亦流落,高義動乾坤。 對句首字救。其餘不救。(杜甫)
野亭逼湖水,歇馬高林間。 對句『平仄平平平』。(杜甫)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對句首字救。其餘不救。(孟浩然)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對句『平仄平平平』。(劉眘虚)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對句『平仄平平平』。(王維)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 頸聯。對句首字救。其餘不救。(李白)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尾聯。對句首字救。其餘不救。(崔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