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鶴書院讀先外祖小桃源賦感懷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駕鶴書院讀先外祖小桃源賦感懷

文章水村 » 2005-05-14 07:41 PM

殘碑突兀落花翻,繩武平生愧立言。故事尚傳大方伯,
新春重上小桃源。先人謦欬廻荒谷,古邑文章映麗軒。
卻是來甥名利淡,山前聊聽鳥聲喧。
醉吟久矣安悬瓠,
任诞常如不系舟。
水村
會員
 
文章: 552
註冊時間: 2005-03-12 05:23 PM
來自: 广西

文章風雲 » 2005-05-14 09:56 PM

第三句不慎出律。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哀駘它 » 2005-05-15 06:39 AM

敬覆
風雲吟長:
此言
水村先生大雅第三句出律,似前日拙作“偶然一歡忭”下所言,第一字(此處第三字)不得再拗之意。此王力先生《漢語詩律學》所定之律,非唐詩之律也。亦步
水村吟長後塵,用古人實例說話。細檢杜甫五律第七句寫成仄平仄平仄的例子如下:
只應與朋好,風雨亦來過。—〈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之十
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奉答岑參補闕見贈〉
自從失詞伯,不復更論文。—〈懷舊〉
只應與兒子,飄轉任浮生。—〈入宅三首〉
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謁真諦寺禪師〉
哀駘它
會員
 
文章: 466
註冊時間: 2003-12-16 10:33 AM

文章風雲 » 2005-05-15 09:11 AM

哀詞長吟安:
在下是以較嚴謹的看法而言,當然亦有例外。
個人認為例外不宜作常律,以盡量避免為宜。

試論如下:
一.林正三先生的〔詩學概要〕48頁言:此種句式之頂節第一字,應避免用仄聲字為原則,蓋一用仄聲字,則又形成頭節亦犯孤平之病,然亦非絕對。(就五言而論)

二.張夢機教授的〔古典詩的形式結構〕120言:在這種情形之下(五言第三四字平仄互換),頭節上字以避免仄聲為原則。
124言:因為有例外,所以我們只能說〔在這種情形之下,頭節上字以避免仄聲為原則〕。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許曉春 » 2005-05-15 09:15 AM

為各位詞長提供資料:
清董文渙《聲調四譜》云:唯上句三字拗仄為「平平仄仄仄」句,乃正拗律而非借古句者。首二連平亦無夾平之病。若再拗首字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為「仄平仄平仄」句,則拗極矣。而下句則斷斷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
《聲調四譜》云:人第知別乎律者為古,別乎古者為律。而不知既別乎律,又別乎古,更別乎拗古,方為拗律。《帶經堂詩話》亦云:唐人拗律有二種,其一,蒼莽歷落中自成音節,如老杜“城尖徑仄……”諸篇是也;其一,單句拗第幾字,則偶句亦拗第幾字,抑揚抗墜,讀之如一片宮商,如許渾之“溪雲初起……”是也。可見拗律不能簡單稱為律詩。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對句首字救。其餘不救。(杜甫)
故人亦流落,高義動乾坤。 對句首字救。其餘不救。(杜甫)
野亭逼湖水,歇馬高林間。 對句『平仄平平平』。(杜甫)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對句首字救。其餘不救。(孟浩然)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對句『平仄平平平』。(劉眘虚)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對句『平仄平平平』。(王維)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 頸聯。對句首字救。其餘不救。(李白)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尾聯。對句首字救。其餘不救。(崔涂)
許曉春
會員
 
文章: 167
註冊時間: 2002-04-14 01:08 AM

文章風雲 » 2005-05-15 09:16 AM

〔故事尚傳大方伯〕,〔尚〕字若改為〔猶〕便可避之,不知兩位詞長之意如何?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哀駘它 » 2005-05-15 08:23 PM

再覆
風雲吟長:
此又限于老生常談詩律由來之論爭。詩律乃後人之總結,對否,當覆按詩歌實踐。合則是,不合則非。“晚節漸於詩律細”之杜工部尚且如此,細檢全唐詩,必有更多實例。古有“例不十,法不立”之說,反之,“例不十,法不破”亦為不可移易之原則。今日之例,絕非十數,是法可以破矣。張、林二先生均未將話語說絕對,亦以心知例外太多故也。吾儕今日知所謂詩律者,本為調適音聲,使“前有浮音,後有切響”,便于吟誦而已矣。唐代歌詩被之音樂,有旗亭唱詩為証。故言詩律當以唐代為鵠的。
哀駘它
會員
 
文章: 466
註冊時間: 2003-12-16 10:33 AM

文章思雨斋 » 2005-05-15 08:57 PM

尚字在唐诗中常作平声用,如尚书。
1-1-1这种句式确实很多,王力的说法不足为据。印象里面钱钟书《槐聚诗存》就有好几句是111-1-1。
思雨斋
會員
 
文章: 351
註冊時間: 2005-03-13 01:34 PM

文章風雲 » 2005-05-15 09:09 PM

敬覆哀詞長:
張林二先生無否定此格式,在下亦無否定此說。有時基於意境,若無法避用拗體,以意境為重,不妨用之﹔然如可避處卻用拗體,個人是認為無此必要。
當然,格律寬嚴,見仁見智,人人心中自有一把尺。

水村詞長與哀詞長之才學皆在我之上,淺見恐貽笑大方矣。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Re: 駕鶴書院讀先外祖小桃源賦感懷

文章南山子 » 2005-05-15 09:23 PM

水村 寫:殘碑突兀落花翻,繩武平生愧立言。
故事尚傳大方伯,新春重上小桃源。
先人謦欬廻荒谷,古邑文章映麗軒。
卻是來甥名利淡,山前聊聽鳥聲喧。


繩武,細思,似詩經剪裁太過。未知是否山子會錯意?
南山子
會員
 
文章: 741
註冊時間: 2002-02-24 11:59 PM
來自: 天枰座

文章風雲 » 2005-05-15 09:28 PM

思雨斋 寫:尚字在唐诗中常作平声用,如尚书

弟不曾聽聞此說,查了韻書,見〔"尚"書〕列於去聲二十三漾韻,不見有平聲用法,願聞其詳。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