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旺仔 寫:以前有人跟我說.你寫的詩..如不入絕律..不入近體詩..
都算古體詩...請問....是不是這樣...
或是...古體詩也有平仄韻律規定.?..
是有此說,用排外的的觀點來看,是無不可。
只是,達到這之前,還是要先會格律,才能較準確的掌握「不入律,自成天籟」的境界。
詩,簡單的說,從有別於散文的角度來看,只是有韻之文罷了,格律是後起近體詩之事,所以「不入律,就當作古體詩看」,也是可以。
六朝人作詩,哪得知有聲律格式這回事?
古體詩,也有聲律格式,重點在於押平韻一韻到底時。
轉韻就不是近體詩,自然不拘了。
押仄韻一韻到底,也有主張有聲律格式,這方面有歧見,問題也在於押仄韻有沒有近體詩之觀點,這個依理論是可以推斷成有,國史卻以押平聲為基調。所以無妨兩存之。
回過頭來看,「古重點在於押平韻」,很明顯的就是對準平韻近體詩而造成的概念,他有兩個重要的觀念:
其一,古體詩聲律有別於近體。
其二,古體詩聲律有別近體之外,還有一個很優美的旋律,這個旋律被區隔於近體詩之外,自成一式,這方面可以參考戎庵老的口述紀錄。
但是,還要補充一點,在以上兩點觀念之外,還有一種冥合律呂的聲調,那就是天籟。
天籟,隨文意哀樂流轉,您讀老杜的七歌與丹青引,心情不會相同。就是這道理。
以上,...口渴了,要向板主討水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