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齋 寫:回應一下:
3.整理一下南山子詞長的說法,當作結束,如果誤解了,請指教:
(1)唐代杜甫<劍器行>詩中沒有提到舞劍,所以劍器舞一定不是舞劍。
(2)唐代鄭嵎<津陽門詩>雖然提到公孫善舞劍,但是應該是少了一個「器」字。(不過詩裡的「公孫劍伎方神奇」也得改字比較好,這句我自己加的。)而且鄭嵎是道聽途說,不可信。
(3)唐代鄭處誨<明皇雜錄>說:「公孫大娘者,善舞劍」,又不可信。
(4)唐代姚合<劍器詞>一樣不足為據。
(5)宋代陳暘<樂書>「仗劍執械」之說仍然不可信。
(6)宋代史浩<鄮峰真隱漫錄>不可信。
(7)宋代蘇渙「贈零陵僧」 提到張旭書法如劍舞,也不可信。
(8)宋代蘇軾〈授經臺〉詩:「劍舞有神通草聖」,簡略為「劍舞」,是不得不如此,還是不可信。
(9)根據清代桂馥的考據,因為他聽說他的朋友看到的一個不知名的甘肅女子跳的<劍器舞>是舞彩帶,所以公孫大娘不是舞劍,一定也是舞彩帶。
(10)朝鮮的劍器舞雖然是劍舞,但是距離遙遠,所以一定和唐代的劍器舞無關;清代的劍器舞既然是彩帶舞,雖然隔了上千年,但是一定和唐代的劍器舞相同,因此唐代的劍器舞還是舞彩帶。
(11)唐代敦煌曲裡記載的劍器舞因為是改編的舞,而且可能舞的是旗,所以公孫大娘舞的絕對是彩帶。
(12)唐代司空圖的詩裡提到劍器舞著軍裝,不過因為也是改編的舞,所以公孫大娘一定是舞彩帶。
(13)宋代的劍器舞裡講帶器仗,不講帶劍。所以唐代的劍器舞一定不是舞劍而是舞彩帶。
(14)因為電視裡演的宮廷舞是舞彩帶,所以公孫大娘一定是舞彩帶。
以上全是引用南山子詞長的說法,不代表本人意見。
OK,不聊了!下個月月初我要代表桃園縣參加全國中學教師組書法比賽,這便練習去也!
南山子 寫:抱歉,芬兄的口水寶貴,已經幫您保管好了。.....^^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