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大娘劍器舞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文章芬陀利 » 2004-11-15 11:38 AM

多謝回應,學習了! ;-)
最後由 芬陀利 於 2004-11-15 01:28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芬陀利
會員
 
文章: 2263
註冊時間: 2002-07-20 09:12 PM

文章維仁 » 2004-11-15 01:25 PM

敝人雖未參與本欄發言,但是見到某些發言也隱隱感覺漸有不妥。雖是人微言輕,仍要在此懇請各位詞長秉持理性討論,避免情緒性、武斷性或戲謔性發言。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樂齋 » 2004-11-15 11:11 PM

戲謔性發言?是指我嗎?:P
好吧!那我嚴肅一點好了。

談個中性一點的問題:從劍舞中是否能悟出書法的道理?
我認為是可以的,
  劍法(舞)講究身形的欹正,招式的貫串,和書法中結構的偏正及筆劃的映帶等原理相通。又,劍法要求勁達劍尖,正如書法要求力達筆尖;劍法又講究節奏韻律、進退顧盼,在書法中就是筆法及章法須掌握的原則。此外,書法中八面開展,筆筆必收等原則,都和劍法有暗合之處。
  所以,如果說彩帶舞和草書頗為形似的話,那麼劍舞就可以說和草書頗為神似。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3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小發 » 2004-11-15 11:55 PM

這個論辯到此相信依然沒有結果,個人以為在沒有新的證據前,似無再論述的必要。而再這次的論辯中,也想提出幾點心得。
一、論辯與一般的辯論不同,不能是挑語病或是流於意氣之爭的論述。
二、在論證前要先確定,論證的標的是什麼?以這個題為例,應該先確定要論證的是“劍器為何?”或者“劍器舞中所使用的舞具為何?”不同的命題所論證的方式都不同,不能掌握主題,論證不會有結果。
三、在所有相關證據不足的情況下,適當的推理是合理且有參考價值的,推理與推理之間,並不具備完全推翻的效果。
四、某些自由心證的論述難以用作佐證,如“劍或彩帶”何者能對書法產生影響,這是見仁見智的,如同禪宗的“悟”是各有各的法門,這類的論述在論辯中很難當做佐證。
五、近代的資料正確性不一定遜於遠代的,雖然許多資料是要追根溯源,但是考據是愈近代愈精細,所以只要證據有力,可以排除年代的因素。
本來想到滿多的,下筆時卻忘了一大半,雖然我對論證的知識還很淺薄,還是提出一些心得,請各位詞長不吝指教。
潮聲聽不盡,縹緲在雲端。
小發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032
註冊時間: 2002-02-24 10:15 PM
來自: 守一書齋

文章樂齋 » 2004-11-16 12:45 AM

  對我而言,我要討論的議題很清楚,即「公孫大娘是否有舞劍的可能?」
  這個議題是屬於非A即B的命題,只要反方的論證或推論不完全,正方就得以成立。所以小發詞長所言「暫無結果」,「暫無結果」就是未定,正方同樣成立。說得白話一點,只要公孫大娘不是「絕對不可能」會舞劍,那麼舞劍就是一種「可能」。而這也是我一直在強調的。
  還有,小發詞長所說的第五點關於年代的問題,這只是論文資料可信度的條件之一,當然不是必然。不過後代在推翻當代的說法時原本就該更加慎重,因為後代畢竟只是推論。因此小發兄所言的「精密」二字是非常重要的。以清代學者為例,閻若璩在推論古文尚書為偽作時,找出一百多條證據,而不是單就一兩個猜測就下定論。
  我再以近代疑古學派的說法為例,疑古學派曾因為禹這個字的原意是大蟲,就下定論說夏代不存在,所謂的禹只是一隻大蟲而已,試問小發兄能否接受這個說法?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請指教。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3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儒儒 » 2004-11-16 10:41 PM

很抱歉,原本似乎已經停止討論了,
好像因為我又吵了起來.
就我讀過一些資料後的立場,
基本上與樂齋詞長相同,
就是杜甫所說劍器是否為劍舞,並沒有明確的證據,
這包括了正面及反面的證據,所以目前只好存疑.
實際上,關於南山子詞長對楊倫的論述,
及小發詞長討論近代及古代論證的問題,我的看法也與樂齋詞長相近.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以往老師曾說過這句話,
"(就經書而言,)若是名物制度的話,漢儒的說法較可信,
因為時代較近,可能親見,或是制度無較大改變;
若是訓詁的話,則清儒可以相信,因為學術是後出轉精."
不知是否可用在此處.
老實說,原本我只是順便幫忙找資料貼資料,
可能我的修養不好,南山子詞長有些回答讓我覺得很不舒服,
所以有時會想一定要駁倒他,
或許因此有些陷入口水戰,在此向大家道歉.
對不起.

最近可能不會再去查相關的資料,
不過還是把今天查到的說明一下:

1.不知道是不是我查的方法有問題,
關於 明皇雜錄 的引文我還是沒有在 明皇雜錄 中看到.
2.在網路上搜索,方以智與張自烈的時代很近,
而且 通雅 可能是在 正字通 之後成書,
所以二書資料來源的關係為何,是否有直接的關連,還需要討論.
儒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535
註冊時間: 2002-02-26 07:46 PM
來自: 臺灣

文章卞思 » 2004-11-16 11:12 PM

其實我覺得還好啦,雖然討論這麼熱烈的情況下難免有些過當的言語,但是這次的討論大家都提出很多相關的資料,推理判斷也都有一番見解,我覺得很精采哩!

尤其儒儒找來這麼多資料,不像一般網上打筆仗都只是憑一己的主觀印象,我覺得很難得,謝謝儒儒啦!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維仁 » 2004-11-16 11:37 PM

個人也對儒儒兄認真求證的態度敬表佩服.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樂齋 » 2004-11-17 12:55 AM

  儒儒詞長,該講抱歉的是我,因為論爭顯然是由我引起的。
  關於劍器舞的爭議我曾在一些音樂史的論述中看過,所以先前看到南山子詞長說「公孫大娘舞的是水袖」時,也只認為那是一種可能的說法而已。不過當我看到風雲兄因南山子詞長之言而打算改詩時,便忍不住插嘴了。因為劍器舞的說法既然未有定論,實在沒必要否定舞劍說。更何況以南山子詞長在詩壇的地位,他的說法極可能影響一些初學者的認知。
  「公孫大娘是否有舞劍的可能?」這個議題並非挑人語病,而是有一定的意義:公孫大娘舞的不是劍,這個說法一旦成為定論,不但縮限了劍舞的典故,也抹煞了繼續研究的空間。雖然影響範圍可能僅及於雅集的諸位夥伴,但對於研究音樂史的我,總覺得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或許有人認為我語帶戲謔,不過這是個性使然,很抱歉。
  非常感謝儒儒詞長、芬陀利詞長、一字詞長、一方詞長、維仁詞長詳盡的推論及辛苦找尋資料,使我學到不少。更感謝南山子詞長提出「水袖舞」的說法,這使得我注意到這個我原先馬虎看過的資料。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3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南山子 » 2004-11-17 07:34 AM

樂齋 寫:「公孫大娘是否有舞劍的可能?」這個議題並非挑人語病,而是有一定的意義:公孫大娘舞的不是劍,這個說法一旦成為定論,不但縮限了劍舞的典故,也抹煞了繼續研究的空間。雖然影響範圍可能僅及於雅集的諸位夥伴,但對於研究音樂史的我,總覺得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才怪......^^

所舉十八點,捨己之田,耘人之田,已失禮。 :roll:
文後逕為「不可據」之言,忽略我申論,此是捏造形象,亦不妥。且所引尚有多處誤用。
請務必刪除,山子結論,山子發之,無勞越俎。

公孫劍器渾脫,非舞劍。杜詩稱「曉是舞者」又稱「妙舞此曲」,明明再三謹慎下筆,未道是舞劍。必據〝舞劍〞下筆者,非南山子之過。
南山子
會員
 
文章: 741
註冊時間: 2002-02-24 11:59 PM
來自: 天枰座

文章樂齋 » 2004-11-17 10:37 AM

南山子 寫:^
文後逕為「不可據」之言,忽略我申論,此是捏造形象,亦不妥。且所引尚有多處誤用。
請務必刪除,山子結論,山子發之,無勞越俎。


不刪!
最後由 樂齋 於 2004-11-19 04:4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3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