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 鬼節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七絕 鬼節

文章鴻賓 » 2004-09-01 11:11 AM

鵲橋剛過鬼門開,
十五燒錢盼發財。
爆竹聲聲煙霧繞,
燻焦景致野風哀。
鴻賓
會員
 
文章: 1157
註冊時間: 2003-10-07 09:22 AM
來自: 上海

文章壯齋 » 2004-09-10 12:05 PM

不知各地習慣是否有所不同.....
印象中開鬼門是七月初一,比七夕還要早.....
所以"鵲橋剛過"之語,似乎有點不妥....
七月十五是"普渡",不是開鬼門.....

每個人怎麼想我是不知道,但"普渡"應是要消災解厄,而非求發財.....
若要求偏財,是有人拜水流媽.榕樹公之類的,但中元普渡似乎沒有這樣的功能.....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對,各地風俗不同......

文章鴻賓 » 2004-09-11 11:22 AM

在長江中游,農曆七月十五前後為鬼節是一般人理解。燒冥錢紙元寶想讓陰間人有錢花、保佑陽間人發財。這和普渡原來意義是有不同,大概是世俗對佛精神的曲解吧。謝謝點評!
鴻賓
會員
 
文章: 1157
註冊時間: 2003-10-07 09:22 AM
來自: 上海

文章風雲 » 2004-09-11 08:07 PM

個人淺見亦認為第一句說法不妥,鬼門開與鬼節期間是兩回事。
至於是否求發財,或許是兩地習俗不同。但是求發財的說法我也不認同。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shumi » 2004-09-11 11:35 PM

中元普渡的由來
  一般民間宗教所謂的「中元節」,實際上是由道教「中元祭」與佛教「盂蘭盆會」融合而成。因為中元祭與盂蘭盆會都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自然而然地七月十五就演變為今日似道似佛的「中元普渡」。

  道教有「三元之說」:即正月十五的「上元」,七月十五「中元」,與十月十五「下元」。三元導源於「三官」,就是天、地、水。道士們分別在三元祭拜三官,即上元祭拜「天官」紫微大帝;中元祭拜「地官」清虛大帝;下元則祭拜「水官」洞陰大帝。他們相信中元節是地官的赦罪之日,因此,在這一天除了祭祀清虛大帝,也誦經、做法會、以牲果來普渡孤魂野鬼。

  對台灣民眾而言,大多聽過「目蓮救母」的故事。董芳苑教授認為佛教的「盂蘭盆會」應起源於「目蓮救母」。佛教《盂蘭盆經》(Ulambana Sutra)記載:釋迦得意門生目蓮不忍見亡母在餓鬼道中受苦,向釋迦請教解救方法,釋迦要目蓮在每年七月十五,請佛僧來為亡母念經超渡,並將百味五果置於施食盆中,以解救母親脫離饑餓之苦。「盂蘭」是梵語"Ulambana"的音譯,意即「救倒懸」,乃指拯救地獄中受苦的鬼魂,「盆」則指施食盆。目蓮單純的救母事蹟,後來演變成解救地獄受苦鬼魂的節日,這就是「盂蘭盆會」的由來。


恐怖七月節
  台灣民眾認為七月初一鬼門關大開,即俗稱的「開鬼門」,各式鬼魂都從地獄釋放出來,直到七月二十九日午夜「閉鬼門」為止,這些被釋放的鬼魂才會再度返回地獄。因此,從七月初一到七月二十九整個農曆七月,都有人擺設祭品、舉行普渡(現因政府極力提倡節約,故將普渡集中在中元),特別有名的是七月十五的「雞籠中元祭」;七月二十「客家義民節」;與通常在七月二十九「閉鬼門」之日舉行的「頭城搶孤」。

  傳統普渡慶典始於六月三十日(開鬼門的前一天),各地寺廟當日會在廟前豎掛圓形燈籠,上面寫著「慶讚中元」四字,作為通知、招引鬼魂之用。高掛燈籠之後,和尚會開始誦經,請地藏王開啟鬼門,並到河邊「放水燈」,通知沈在水底的孤魂們上來接受普渡饗宴,正式展開長達一個月的「恐怖七月節」。
圖檔
竹解心虛是我師
shumi
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4-04-24 06:48 PM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