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雜感

文章哀駘它 » 2003-12-20 10:26 AM

時荒欲奮魯陽戈,無奈途窮裘敝何?
文史三冬何足用,生涯五噫不成歌。
凋顔神滸爭投佩,賦性門庭樂置羅。
過眼黃花堪點綴,秋風飄雨晚來多。
注:“噫”字黃先生作仄聲
哀駘它
會員
 
文章: 466
註冊時間: 2003-12-16 10:33 AM

文章風雲 » 2003-12-20 11:09 AM

據〔增廣詩韻全璧〕.〔佩文詩韻釋要〕,此處〔噫〕字應作平聲四支韻,此處用法似乎有誤,或詞長另有依據?

詞長學識豐富,詩多用典,可否請教頸聯用了何典?多謝。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哀駘它 » 2003-12-20 01:01 PM

風雲吟長鑒:
“噫”字平仄某已注出,蘇詩用作仄聲,是黃季剛先生用作仄聲之依據。黃先生《誰信》曰“七哀每下傷時淚,五噫終成避地游”。考“噫”有烏兮切,四支;烏界切,十卦二讀,而從“意”得聲,竊以為讀仄聲當是正音。一家之言耳。《詩韻》以“五噫”屬平讀,取其嘆聲之義,殊不知嘆聲之“噫”亦是長吁之謂也。
頸聯兩典,一是劉向《列女傳》之“漢皋解佩”,或用作“投佩”,如王融“邂逅当投珮”,竊以為“解”之與“投”,似有主動被動之別,故用“投”。一是《史記汲鄭列傳贊》之“門可羅雀”故事。或有化用違例,不耐磨勘,見笑方家,慚愧!
哀駘它
會員
 
文章: 466
註冊時間: 2003-12-16 10:33 AM

文章李鸿笙 » 2003-12-21 06:10 PM

形式应服从内容,作者化用典故,倒也有别生意趣之妙!但感慨较低沉,虽乐天知命,亦有一肚皮牢骚者,盖经历时事久也!
独破庐主人
李鸿笙
會員
 
文章: 19
註冊時間: 2003-12-11 03:59 PM
來自: 中国北京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