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林剛合 » 2003-08-17 12:08 AM
請容放肆再略言一二:
神話不離人情,東方西方皆然。
詩句珍貴創意而語出驚人,然亦不離人情之可領受也。
竊以為駕鶴優雅,駕鵲荒謬,乃人情測度使然爾。鶴展翼可大人,鵲小其可乎?
群鵲掠空之際,常可見隻隻一線排列,相續而過,如橫空鵲橋(吾亦曾見臺灣藍鵲群以此姿態飛翔而過,甚美妙!),致令古人因之而有此浪漫奇想。
未知詞長駕鵲想像所本為何?此心可解、人情可受乎?
----
誠如是也!若必鵲橋相會,用”駕”似為不妥,但不知
用”履”是否比”踏”好呢?
劣者不知詞長所擅,然劣者為詩不常將大小、重量計較
,若然,呂純陽能御劍而行,或有乘風而飛者,試問那劍與風豈可荷人?詠詩故不外人情,然亦有外邏輯者,詞長應知此理。尤其是禪詩,若作尋常人情解釋,往往是牛頭不對馬
嘴,或如丈二金剛不著腦,常會令人啼笑皆非的。
「眼前景緻口頭語」,是為詩的妙境,吾人常在堆砌文
字中而失去為詩之初心,實在捨本逐末。那妙境方是劣者所
追求者~雲外天香
【古詩安褻玩,近體聊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