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黃埔軍校抗日陣亡之十九萬將士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致敬黃埔軍校抗日陣亡之十九萬將士

文章冬夏 » 2020-12-08 08:43 PM

致敬黃埔軍校抗日陣亡之十九萬將士

氣壯山河力可扛。忠魂千載世無雙。
任隨俠影穿烽火。但看城頭飄錦幢。
碧血幾番當蓋日。頭顱好个便沉江。
而今酹酒詩明志。賊寇爭教犯我邦!

沒有華麗的裝飾和精細的石雕,一幢簡樸的“走馬樓”中式建築,卻創造了世界軍校奇迹,短短時間從這裏走出了舉世聞名的諸多中國軍政要員,影響了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格局,她就是廣州黃埔軍校校本部舊址。

這座位於廣州長洲島上坐南朝北,面向珠江的四進兩層,回廊連通,磚木結構的中式簡樸建築,被百姓稱為“走馬樓”,她就是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校本部舊址。

黃埔軍校大門沒有華麗的裝飾,也沒有精細的石雕玉琢,但是因陋就簡條件下建成的這座軍事學府卻處處充滿著傳奇,短短時間走出了舉世聞名的諸多軍政要員,影響了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格局。在當年,黃埔軍校也因此與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等幷稱“世界四大軍校”。

軍校大門前、碼頭邊還有一座木制大牌坊,兩邊的對聯是:“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批是“革命者來”

抗擊日寇:“黃埔繫”犧牲率95% 僅萬人幸存

“現在孤軍奮戰,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反攻反攻!祖國萬歲!”這是黃埔軍人戴安瀾1942年入緬作戰時發出的響亮口號。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抗日戰爭時期,黃埔軍校出身的國共兩黨師生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朽戰功。

謝晉元(黃埔1期生),第5軍88師262旅524團團長,1937年10月26日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4晝夜,有效地牽制日軍,掩護中國十萬主力部隊撤退;趙一曼(黃埔武漢分校6期生),1935年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與日軍作戰負傷,次年犧牲;戴安瀾(黃埔3期生),第5軍第200師師長,1942年3月7日,率部隊打響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戰——同古保衛戰,在5月份的撤退途中壯烈犧牲,時年僅38歲……發生在“黃埔繫”將士身上的一幕幕無不令人肅然起敬。

在抗日戰爭特殊時期,為適應抗戰需要,黃埔軍校在各地設立分校,培養軍校學生,為抗戰前綫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補充前綫兵力。據日本投降後的統計顯示,黃埔畢業生在戰後幸存者僅11000多人,相比抗戰期間入校受訓的20萬學生,“黃埔繫”在抗戰中的犧牲率高達95%。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冬夏
會員
 
文章: 1762
註冊時間: 2012-03-12 04:32 PM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Google [Bot] 和 1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