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蘆花皆白首,一江吞盡六朝船。
維新歲月鴻門變,依舊風雲雁陣遷。
百姓不辭肩漢鼎,獨夫猶許掌秦鞭。
剖心誰問傷心處?橫劍聞天應獄蟬。
江靈颺 寫:兩岸蘆花皆白首,一江吞盡六朝船。
維新歲月鴻門變,依舊風雲雁陣遷。
百姓不辭肩漢鼎,獨夫猶許掌秦鞭。
剖心誰問傷心處?橫劍聞天應獄蟬。
菉竹猗猗 寫:為讀江詞長秣陵秋詩維基了些資料
秣陵縣,中國古縣名。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置,治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南秣陵鎮。屬會稽郡。西漢屬丹陽郡。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自京口徙治於此;次年改名建業,移治今南京市。太康元年(28年),西晉滅吳,復名秣陵縣;三年分淮水(今秦淮河)北為建業縣,南為秣陵縣,還治秦時舊址。東晉義熙九年(41年)移治京邑斗場柏社(今南京市武定橋東南);元熙元年(419年)又移治小長干巷內揚州府禁防參軍(今南京中華門外西側)。南陳末年,隋滅陳之後,併入江寧縣。
想來江詞長寫的是深愛的古典江南之六朝古都。“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的秋天所懷。
維基文庫裡另有一篇桃花扇/餘韻
會不會是江詞長懷古傷今也未可知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6%A ... 8%E9%9F%BB
另有百度百科這麼介紹秣陵秋
清代傳奇《桃花扇》中的一支曲詞,出自續四十出《餘韻》。為國奔走、為朋友盡力的民間藝人柳敬亭、蘇昆生在《餘韻》中登場•此時,蘇是"采樵度日"的樵夫,柳是"捕魚為業"的漁夫•他們保持高尚的民族氣節,拒不降清,逃入山林•他們在南京龍潭湖畔相逢並碰到了祭神社散的老贊禮,三人在一起,把"興亡舊事,付之風月閒談",既表現了真摯的愛國之思,又為全劇增強了悲劇氣氛•薄酒一杯,長歌當哭.老贊禮先唱一曲《神弦歌•問蒼天》,宣洩了胸中的憤懣和不平•接唱的是柳敬亭,彈詞一曲《秣陵秋》,傷今懷古, 痛定思痛,概括了全部南明興亡史。
江詞長高才,不才雖無力和之,也要讀明白了才不枉了。
或者跟《桃花扇》無關,則不才過度解讀了,可也讀了孔尚任好一篇傳奇亦一得。
【秣陵秋】
陳隋煙月恨茫茫,井帶胭脂土帶香;
駘蕩柳綿沾客鬢,叮嚀鶯舌惱人腸。
中興朝市繁華續,遺孽兒孫氣焰張;
只勸樓臺追後主,不愁弓矢下殘唐。
蛾眉越女才承選,燕子吳歈早擅場,
力士簽名搜笛步,龜年協律奉椒房。
西崑詞賦新溫李,烏巷冠裳舊謝王;
院院宮妝金翠鏡,朝朝楚夢雨雲床。
五侯閫外空狼燧,二水洲邊自雀舫;
指馬誰攻秦相詐,入林都畏阮生狂。
春燈已錯從頭認,社黨重鉤無縫藏;
藉手殺讎長樂老,脅肩媚貴半閒堂。
龍鍾閣部啼梅嶺,跋扈將軍譟武昌;
九曲河流晴喚渡,千尋江岸夜移防。
瓊花劫到雕欄損,玉樹歌終畫殿涼;
滄海迷家龍寂寞,風塵失伴鳳徬徨。
青衣啣璧何年返,碧血濺沙此地亡;
南內湯池仍蔓草,東陵輦路又斜陽。
全開鎖鑰淮揚泗,難整乾坤左史黃。
建帝飄零烈帝慘,英宗困頓武宗荒;
那知還有福王一,臨去秋波淚數行。
菉竹猗猗 寫:報告芬兄
想來應該是如兄所言,小的比較好奇的是怎樣偌大的緣法,讓一個芝城才子慷慨激昂一至於斯,江君寫對岸事見解獨到,自然見諸詩筆。惟,小的頗欲一窺關於美利堅及歐巴馬的描寫。
在此嚴重懷疑,江詞長前生曾為中華人氏,今生可見前生底蘊
芬陀利 寫:謝謝菉竹兄分享此連結!
真水磨腔也!
記得大學時代,電機本科外
除了愛玩國樂,也喜歡讀史
史記、通鑑、科技史、音樂史
(尤愛李約瑟的【中國之科學與文明】)
其中
最動容的兩則音樂故事,也是生活年代有重疊的兩人
其一
是世界最早發明十二平均律的故事
朱載堉因不平其父親獲罪被關,「築土室宮門外,席藁席獨處者十九年」
而成就了2開根號12次方
精算到小數點後25位數的半音階律數1.059463094359295264561825
其二
就是崑曲發展的曲折故事
(魏)良輔初習北音,絀於北人王友山,退而縷心南曲,足蹟不下樓十年。
四年級 寫:江靈颺 寫:兩岸蘆花皆白首,一江吞盡六朝船。
維新歲月鴻門變,依舊風雲雁陣遷。
百姓不辭肩漢鼎,獨夫猶許掌秦鞭。
剖心誰問傷心處?橫劍聞天應獄蟬。
讀秣陵秋抒鬱----七律(依韻)
因黨魁荒腔走板,淺藍軍事橘隨緣。
家私總是虞虧損,政客自須求保全。
於義猶疑甘落後,等閒之輩豈爭先?(蹉對)
良機不再方披掛;敗象連連慨萬千。
菉竹猗猗 寫:為讀江詞長秣陵秋詩維基了些資料
秣陵縣,中國古縣名。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置,治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南秣陵鎮。屬會稽郡。西漢屬丹陽郡。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自京口徙治於此;次年改名建業,移治今南京市。太康元年(28年),西晉滅吳,復名秣陵縣;三年分淮水(今秦淮河)北為建業縣,南為秣陵縣,還治秦時舊址。東晉義熙九年(41年)移治京邑斗場柏社(今南京市武定橋東南);元熙元年(419年)又移治小長干巷內揚州府禁防參軍(今南京中華門外西側)。南陳末年,隋滅陳之後,併入江寧縣。
想來江詞長寫的是深愛的古典江南之六朝古都。“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的秋天所懷。
維基文庫裡另有一篇桃花扇/餘韻
會不會是江詞長懷古傷今也未可知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6%A ... 8%E9%9F%BB
另有百度百科這麼介紹秣陵秋
清代傳奇《桃花扇》中的一支曲詞,出自續四十出《餘韻》。為國奔走、為朋友盡力的民間藝人柳敬亭、蘇昆生在《餘韻》中登場•此時,蘇是"采樵度日"的樵夫,柳是"捕魚為業"的漁夫•他們保持高尚的民族氣節,拒不降清,逃入山林•他們在南京龍潭湖畔相逢並碰到了祭神社散的老贊禮,三人在一起,把"興亡舊事,付之風月閒談",既表現了真摯的愛國之思,又為全劇增強了悲劇氣氛•薄酒一杯,長歌當哭.老贊禮先唱一曲《神弦歌•問蒼天》,宣洩了胸中的憤懣和不平•接唱的是柳敬亭,彈詞一曲《秣陵秋》,傷今懷古, 痛定思痛,概括了全部南明興亡史。
江詞長高才,不才雖無力和之,也要讀明白了才不枉了。
或者跟《桃花扇》無關,則不才過度解讀了,可也讀了孔尚任好一篇傳奇亦一得。
【秣陵秋】
陳隋煙月恨茫茫,井帶胭脂土帶香;
駘蕩柳綿沾客鬢,叮嚀鶯舌惱人腸。
中興朝市繁華續,遺孽兒孫氣焰張;
只勸樓臺追後主,不愁弓矢下殘唐。
蛾眉越女才承選,燕子吳歈早擅場,
力士簽名搜笛步,龜年協律奉椒房。
西崑詞賦新溫李,烏巷冠裳舊謝王;
院院宮妝金翠鏡,朝朝楚夢雨雲床。
五侯閫外空狼燧,二水洲邊自雀舫;
指馬誰攻秦相詐,入林都畏阮生狂。
春燈已錯從頭認,社黨重鉤無縫藏;
藉手殺讎長樂老,脅肩媚貴半閒堂。
龍鍾閣部啼梅嶺,跋扈將軍譟武昌;
九曲河流晴喚渡,千尋江岸夜移防。
瓊花劫到雕欄損,玉樹歌終畫殿涼;
滄海迷家龍寂寞,風塵失伴鳳徬徨。
青衣啣璧何年返,碧血濺沙此地亡;
南內湯池仍蔓草,東陵輦路又斜陽。
全開鎖鑰淮揚泗,難整乾坤左史黃。
建帝飄零烈帝慘,英宗困頓武宗荒;
那知還有福王一,臨去秋波淚數行。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