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姬 寫:請教一下,
沁園春的對偶要訣主要在哪?
您對對偶的要求有什麽要求?
回品姬兄,數年前公子作品引起我的多嘴之後,其中公子與李凡前輩的論述我有抄錄下來作筆記,
關於對仗,李凡兄說
『 四五句是要對仗的.一般說,對仗多了,不是病,適意通情即可..
沁園春上下兩闕第二段皆以一字領四句十六字,習慣上用鄰句對〔即兩單聯〕,
或隔句對〔即一長聯〕,系自然的選擇,我亦多如此.但此僅以詞性論,
依平仄聯律乃有違.惟自然非必然.
如陸遊〔念纍纍枯塚,茫茫夢境,王侯蝼蟻,畢竟成塵.〕.之〔王侯蝼蟻,畢竟成塵.〕
並不成對. 〔凡再新按:又有一而統下三句者.〕
至于三句對.宋.程珌:〔算毗陵荒政,江東風采,忠文典則,凜凜生光.〕
與柳永齊名之宋.張先:〔且代工施化,持鈞播澤,置盂天下,此外何思.〕是也.
拙作〔蟲聲唧唧,鳥聲瑟瑟,泉聲咽咽,漸遠漸空.〕亦如是.
元之章凱更出窠臼:〔問近來何事,半成迂闊,半添疏懶,半帶憨癡.〕
其實一字領之下,詞譜多以四五句對,六七不規範.
事實上有不少前人是連四五對亦棄之.既然六七非必對仗,自然可有千百變化.』
公子在總結則曰
『2.對仗也,當棄則棄。
此詞整齊平穩,對仗功勞固不可沒。然犧牲通情達意而強作對仗,吾人寧不用對。所謂美失於矯情。惡效前人鄰對;狂跟經典善對,結果往往弄巧反拙。因此小公子屢以僵化對仗規條為戒,務求立意順達通透。一領十六字之構句處尤須重注:扇面也好,單鄰也罷,甚或三一偏對也算,應取意美為上。不必拘泥形體對稱。 』
我之前雖未寫過沁園春,可這些言教我是十分珍重的。您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