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捷 又一體 雙調六十字,前後段各六句,六平韻
夢欲來時月色侵。潮似寒砧。雲似儂心。聊將流水撫清琴。暝也沉沉。憶也深深。
無賴情多且自斟。秋意難禁。秋思難任。秋風秋雨怨霜禽。涼了蟲吟。換了商音。
上午 11:11 2014/8/19
李凡 寫:一剪梅我一般以周邦彥為正體.其中平仄較靈活,是我多用之譜.欽譜周體上下片第二,五無韻,但平收,我以為添韻疊韻亦可如之,無妨.
在此之前,未看過欽譜此首平仄,只是按另一本小書〔填詞指要/其譜以周體為例〕.今看了,似應歸入張炎體.但我想用周體亦無妨,只是添韻,但乃平聲.張炎他們亦是,只是其譜又把平仄規定固定了:如上片第二,五,亦第一字〔平〕,下片五,六第一字〔平〕.徒添麻煩〔周體是可平可仄的〕.
但很多人并不依,如辛棄疾:
記得同燒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獨自睚昏黃,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錦字都來三兩行,〔千〕斷人腸,萬斷人腸。雁兒何處是仙鄉?來也恓惶,〔去〕也恓惶。
其他人亦多不依.四字句若按周體前二字平仄可通,則皆大歡喜.
又有人以為添韻,疊韻,多靡靡之音,又是另一段公案.
欽譜論變體,舉易安句而不舉全詩,甚是有趣.所舉一句:〔雁字來時月滿樓〕.明顯〔來〕與〔雲中誰寄錦書來〕重字,是為草率.據說,此〔西〕字,自宋以來已有所爭,亦各有版本〔搜韻之影印古籍/李清照此首注釋及漱玉詞有詳細說明〕.但清之宮藏本,乃是七字句〔雁字回時月滿樓〕.故紀曉嵐先生循之.當然七字變體是存在的.惟此首此句,后人以為加入西字,有后主之〔無言獨上西樓〕之感概,故今多以為用西樓好,此已非原本如何的事.恰如李白之舉頭望明月,與舉頭望山月,之爭同一類.
而易安之尾二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竟與趙長卿之:才〔一作纔〕下眉尖。恰上心頭。相似到極,亦不知是靈犀一點的巧合或有別情.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