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客鵑城漫興》八首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重客鵑城漫興》八首

文章小發 » 2014-04-21 06:30 PM

《重客鵑城漫興》八首

其一
向北行程車馬催,心期春暖久寒開。中年作客原無奈,此日因人亦可哀。
早識鵑城居不易,重遊舊地興難裁。風聲入耳如相訊,何故前辭今復來。

其二
高樓寓目雨初飄,南港松山一水遙。慈祐宮前錫口驛,基隆河上彩虹橋。
無邊逸興隨年逝,似幻街燈對客招。檢點人生千百態,微涼心境坐長宵。

其三
我本常鱗甘守泥,敢言壯志與天齊。才疏未免詞多複,目短何妨路欲迷。
事到無稽鬼堪信,勢成殘局子難提。明朝雨霽高樓下,錫口碼頭看彩霓。

其四
如盆地勢燠難消,炎浪灼空山亦焦。避日人思尋綠蔭,清心夢漸賴空調。
新聞偶誌家鄉事,時樂偏彈鄭衛謠。旦夕風雲誰料得,北台一夜起狂飆。

其五
鵑城秋訊孰先知,但見窗臺日影移。家國事繁聽已厭,綢繆計拙勢難支。
書堆滿室堪為枕,悶遣無方幸有詩。一紙紅箋忽傳北,長兄昨日獲麟兒。

其六
暑氣漸消涼氣生,招遊即向草山行。亂風不定吹晨雨,殘蕊尚妍爭晚晴。
嵐色遮迷王粲眼,松濤聽似子規聲。寒蟬樹杪傳餘響,應是今年最後鳴。

其七
萍蓬根蒂許漂流,安得功名效馬周。惟恐浮雲遮望眼,不登北市最高樓。
客窗聽厭三更雨,玉露催涼一夜秋。縱使孤寒猶自勉,人間孰是李崖州。

其八
鵑城重客欲經年,生事維艱亦愀然。偶向神明求指引,漫行堤岸看雲煙。
鳥棲高樹遠丸彈,人立虹橋臨市廛。擬學坡公遊赤壁,渡頭此日未停船。
潮聲聽不盡,縹緲在雲端。
小發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032
註冊時間: 2002-02-24 10:15 PM
來自: 守一書齋

Re: 《重客鵑城漫興》八首

文章孔捷生 » 2014-04-21 09:24 PM

其一即两副流水,回旋而下。
看起来这不是巴蜀之鹃城。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重客鵑城漫興》八首

文章楚狂 » 2014-04-22 09:26 AM

佳構!
頂一個。

有個「聲調」上的小意見,提供參考:

七律,有三個絕不用韻的句腳(這一句用字寫得很嚴謹,講俗白一點,就是第三、五、七句的句腳;若有國語文閱讀及理解能力不佳者要來抬槓,以其不懂「詩」,不與言,用以維護世界和平。),按王力的見解:「三個出句的句腳聲調都相同,就是嚴重的上尾。」(見該書第128頁,不認同「上尾」論者,不必翻書。)
個人最近自大陸「」來一本王力的原版書(以前讀其電子版),讀完雖不完全認同其觀點,亦找到部分王力論述、舉例等前後矛盾與疏失之處,不過因屬個人心得無須在此討論。單就王力論近體詩「上尾」一事,提出來供「有識者」共研:
王力論近體詩「上尾」,見《漢語詩律學》第一章第11節第121~134頁,不詳舉其論述;不過書中說:
上尾的避忌,至多也祇能認為是技巧上應注意之點。」

小發 寫:其一
向北行程車馬催,心期春暖久寒開。
中年作客原無,此日因人亦可哀。
早識鵑城居不,重遊舊地興難裁。
風聲入耳如相,何故前辭今復來。

奈:去聲9泰。
易:有兩個聲調,「平易、容易」(形容詞):去聲4寘;「變易、更易」(動詞):入聲11陌。
訊:去聲12震。

小發 寫:其六
暑氣漸消涼氣生,招遊即向草山行。
亂風不定吹晨,殘蕊尚妍爭晚晴。
嵐色遮迷王粲,松濤聽似子規聲。
寒蟬樹杪傳餘,應是今年最後鳴。

雨:有兩個聲調,名詞,上聲7麌;動詞,去聲7遇。
眼:上聲15潸。
響:上聲22養。

小發 寫:其七
萍蓬根蒂許漂流,安得功名效馬周。
惟恐浮雲遮望,不登北市最高樓。
客窗聽厭三更,玉露催涼一夜秋。
縱使孤寒猶自,人間孰是李崖州。

眼:上聲15潸。
雨:有兩個聲調,名詞,上聲7麌;動詞,去聲7遇。
勉:上聲16銑。

聲調上的問題,有詩論家認為不是大問題(試帖詩並不認為不合式),也有人認為用來吟詠時是問題;但看來評審老師並未提出。
不過就得獎力作看來,這只能算聲調上的小疵。
若能注意聲調上的協調,當無懈可擊。

僅提供參考,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重客鵑城漫興》八首

文章陳靄文 » 2014-04-22 10:24 AM

在此多言兩句,此點曾得張大春先生指點過,但都因懶不大留意,慚愧得很,今得楚狂詞長再補充,我也自當留意,亦寫詩之樂趣之一也。
陳靄文
會員
 
文章: 1608
註冊時間: 2005-02-14 11:02 PM
來自: Bloomington, Indiana

Re: 《重客鵑城漫興》八首

文章四年級 » 2014-04-22 09:38 PM

楚狂 寫:佳構!
頂一個。

有個「聲調」上的小意見,提供參考:

七律,有三個絕不用韻的句腳(這一句用字寫得很嚴謹,講俗白一點,就是第三、五、七句的句腳;若有國語文閱讀及理解能力不佳者要來抬槓,以其不懂「詩」,不與言,用以維護世界和平。),按王力的見解:「三個出句的句腳聲調都相同,就是嚴重的上尾。」(見該書第128頁,不認同「上尾」論者,不必翻書。)
個人最近自大陸「」來一本王力的原版書(以前讀其電子版),讀完雖不完全認同其觀點,亦找到部分王力論述、舉例等前後矛盾與疏失之處,不過因屬個人心得無須在此討論。單就王力論近體詩「上尾」一事,提出來供「有識者」共研:
王力論近體詩「上尾」,見《漢語詩律學》第一章第11節第121~134頁,不詳舉其論述;不過書中說:
上尾的避忌,至多也祇能認為是技巧上應注意之點。」

小發 寫:其一
向北行程車馬催,心期春暖久寒開。
中年作客原無,此日因人亦可哀。
早識鵑城居不,重遊舊地興難裁。
風聲入耳如相,何故前辭今復來。

奈:去聲9泰。
易:有兩個聲調,「平易、容易」(形容詞):去聲4寘;「變易、更易」(動詞):入聲11陌。
訊:去聲12震。

小發 寫:其六
暑氣漸消涼氣生,招遊即向草山行。
亂風不定吹晨,殘蕊尚妍爭晚晴。
嵐色遮迷王粲,松濤聽似子規聲。
寒蟬樹杪傳餘,應是今年最後鳴。

雨:有兩個聲調,名詞,上聲7麌;動詞,去聲7遇。
眼:上聲15潸。
響:上聲22養。

小發 寫:其七
萍蓬根蒂許漂流,安得功名效馬周。
惟恐浮雲遮望,不登北市最高樓。
客窗聽厭三更,玉露催涼一夜秋。
縱使孤寒猶自,人間孰是李崖州。

眼:上聲15潸。
雨:有兩個聲調,名詞,上聲7麌;動詞,去聲7遇。
勉:上聲16銑。

聲調上的問題,有詩論家認為不是大問題(試帖詩並不認為不合式),也有人認為用來吟詠時是問題;但看來評審老師並未提出。
不過就得獎力作看來,這只能算聲調上的小疵。
若能注意聲調上的協調,當無懈可擊。

僅提供參考,


楚兄---你也不問問人家是古體詩還是律詩------如果是古體詩,你所說的毛病都不存在,
如果是近體詩(律詩),那人家毛病可多了,很多對仗-----都-----禿槌----------不信你檢視
一下--------當然如果是古體詩----則對仗毛病也全不成問題-----真弔詭-----
四年級
會員
 
文章: 1926
註冊時間: 2008-09-25 09:54 PM

Re: 《重客鵑城漫興》八首

文章四年級 » 2014-04-28 02:34 PM

以下純為個人見解,若有冒犯尚請見諒-----------

針對是古體詩而言------
此八首有堅實律詩的骨,卻明擺鬆散古體詩的皮,作者不寫明詩體,大小
通吃意味明顯--------只是以古體詩為名,逃避格律與聲韻的要求,未免太便
宜行事-----能者不為---------------------------------------

針對是律詩而言---------括號部分的對仗不工,絕非狂言--------

《重客鵑城漫興》八首

其一
向北行程車馬催,心期春暖久寒開。中年作客原無奈,此日因人亦可哀。
早識鵑城居不易,重遊舊地興難裁。風聲入耳如相訊,何故前辭今復來。

其二
高樓寓目雨初飄,南港松山一水遙。慈祐宮前錫口驛,基隆河上彩虹橋。
(無邊)逸興隨年逝,(似幻)街燈對客招。檢點人生千百態,微涼心境坐長宵。

其三
我本常鱗甘守泥,敢言壯志與天齊。才疏未免詞多複,目短何妨路欲迷。
事到(無稽)鬼堪信,勢成(殘局)子難提。明朝雨霽高樓下,錫口碼頭看彩霓。

其四
如盆地勢燠難消,炎浪灼空山亦焦。避日人思尋綠蔭,清心夢漸賴空調。
新聞偶誌家鄉事,時樂偏彈鄭衛謠。旦夕風雲誰料得,北台一夜起狂飆。

其五
鵑城秋訊孰先知,但見窗臺日影移。家國事繁(聽)已厭,綢繆計拙(勢)難支。
書堆滿室堪為枕,悶遣無方幸有詩。一紙紅箋忽傳北,長兄昨日獲麟兒。

其六
暑氣漸消涼氣生,招遊即向草山行。亂風不定吹晨雨,殘蕊尚妍爭晚晴。
嵐色遮迷王粲眼,松濤聽似子規聲。寒蟬樹杪傳餘響,應是今年最後鳴。

其七
萍蓬根蒂許漂流,安得功名效馬周。惟恐(浮雲)(遮望眼),不登(北市)(最高樓)。
客窗聽厭三更雨,玉露催涼一夜秋。縱使孤寒猶自勉,人間孰是李崖州。

其八
鵑城重客欲經年,生事維艱亦愀然。偶向神明求(指引),漫行堤岸看(雲煙)。
鳥棲高樹遠(丸彈),人立虹橋臨市廛。擬學坡公遊赤壁,渡頭此日未停船。
---------------(丸彈)找不到(彈丸)倒是有一個---

以上括號部分對仗顯然不工,有爭議的部分(其八),也考證如下,如有錯誤
也歡迎釜正–---在此先言謝-------------

1大行皇帝挽词五首 其三(宋•许月卿)
紫阳儒者侣,恨不与同时。(指示)四书要,(躬亲)百世师。
钦崇道克业,怀保诰宽慈。玉殿凄凉处,瑶题尚启敷。

2艾以诸公雌黄其诗意殊不平戏用前韵(宋•陈棣)
载味君诗字字新,方知后实称先声。文章素号五经笥,姓字行添千佛名。
赵璧有瑕虚(指示),随珠无价妄(讥评)。官閒聊戯管城颍,小草银钩乱伯英。

3道遇周錫䪖戲贈(當代•陳永正)
快意相逢在不期,忽然色變各長唏。豈憂大索隨時及,恐為微言以古非。
學校又傳新(指示),先生好護老(頭皮)。劇憐飢雀驚羅後,即見魚梁亦遠飛。

前面二首(指示) 複詞當動詞用,對句複詞也剛好當動詞用,堪稱適合------
只有第3首(新(指示)) 複詞當名詞用,配(老(頭皮))也是複詞當名詞用堪稱
適當------
台端其八---偶向神明求(指引),漫行堤岸看(雲煙)。(指引)複詞當動詞用對
(雲煙) 複詞當名詞用堪稱對仗不工-------
四年級
會員
 
文章: 1926
註冊時間: 2008-09-25 09:54 PM

Re: 《重客鵑城漫興》八首

文章李凡 » 2014-04-28 06:04 PM

四年兄好.我向來喜對仗作別意,故借音,借意,借詞性,當句對,..皆所好.而亦素知小發兄箭不虛發,故試解一下.這是我的解讀,不是小發兄的.也不一定正確,只是提供另一思路.
無邊/似幻.
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杜甫名聯.無邊/不盡.不盡與似幻,詞性如何? 
無稽/殘局.
無根據/殘了局.殘局原出自棋局殘了,快結束.可引伸他意.另:〔局〕可以是名詞,動詞,形詞.殘/局本身亦可成當句對,回應無/稽.
聽,動詞,亦可是名詞:聖聽,天聽.但此處明顯動詞;勢,名詞.但:勢是形聲字.自有形動意,如:手勢,走勢.南枝春信〔應〕先透,北陸寒凝〔勢〕更堅.(宋.李洪)
(浮雲)(遮望眼),(北市)(最高樓)。
浮雲/北市,應無問題,’北市’可能是一地名吧,以’浮雲’詞組對之.或者雲定於浮,市定於北,亦可.遮望眼/最高樓.在頜聯〔以上都在頸聯〕,可寬些.解:遮/望;最/高.當句對,似亦可通.
指/引,雲/煙.則是明顯當句對了.
看情況用當句對似皆可解得.
鳥棲高樹遠(丸彈),這丸彈,看是真的’丸彈’了,不是’彈丸之地’的彈丸倒裝.由於彈丸讀熟了,我也有些不慣.但我想此處可用字不難找,如:弓彈.小發兄應有所出.找了一下台灣國語辭典,還真有〔丸彈〕這詞的.不過此句我還是讀得不太順.可能是〔遠丸〕,台語應好些.

還有,我不知鵑城是哪裡呢.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重客鵑城漫興》八首

文章流浪兒 » 2014-04-29 08:41 AM

李凡 寫:......

還有,我不知鵑城是哪裡呢.


李凡詞長早晨! 我猜是在四川郫縣.

網上資料說: 四川郫縣北,蔥籠竹木掩映中,有一橫亘起伏的高埂,下繞一曲流水,相傳這是古蜀都邑杜鵑城垣及護城河的遺址。因古蜀望帝杜宇去國時,正值杜鵑啼鳴,蜀人思之,以爲杜宇化鵑回,便把郫縣又叫做了“鵑城”。
:roll:
流浪兒
會員
 
文章: 1359
註冊時間: 2007-01-09 11:39 PM

Re: 《重客鵑城漫興》八首

文章李凡 » 2014-04-29 09:56 AM

流浪兒 寫:
李凡 寫:......

還有,我不知鵑城是哪裡呢.


李凡詞長早晨! 我猜是在四川郫縣.

網上資料說: 四川郫縣北,蔥籠竹木掩映中,有一橫亘起伏的高埂,下繞一曲流水,相傳這是古蜀都邑杜鵑城垣及護城河的遺址。因古蜀望帝杜宇去國時,正值杜鵑啼鳴,蜀人思之,以爲杜宇化鵑回,便把郫縣又叫做了“鵑城”。
:roll:

問好流浪兒.
不是的.應在台灣:慈祐宮前錫口驛,基隆河上彩虹橋。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重客鵑城漫興》八首

文章醉雨 » 2014-04-29 01:46 PM

臺灣大學素有「杜鵑花城」的美譽,網路上可查。
印象中台北市亦曾稱「杜鵑花城」,不知有否記錯? :-D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重客鵑城漫興》八首

文章四年級 » 2014-04-29 08:36 PM

李凡 寫:四年兄好.我向來喜對仗作別意,故借音,借意,借詞性,當句對,..皆所好.而亦素知小發兄箭不虛發,故試解一下.這是我的解讀,不是小發兄的.也不一定正確,只是提供另一思路.
無邊/似幻.
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杜甫名聯.無邊/不盡.不盡與似幻,詞性如何? 
無稽/殘局.
無根據/殘了局.殘局原出自棋局殘了,快結束.可引伸他意.另:〔局〕可以是名詞,動詞,形詞.殘/局本身亦可成當句對,回應無/稽.
聽,動詞,亦可是名詞:聖聽,天聽.但此處明顯動詞;勢,名詞.但:勢是形聲字.自有形動意,如:手勢,走勢.南枝春信〔應〕先透,北陸寒凝〔勢〕更堅.(宋.李洪)
(浮雲)(遮望眼),(北市)(最高樓)。
浮雲/北市,應無問題,’北市’可能是一地名吧,以’浮雲’詞組對之.或者雲定於浮,市定於北,亦可.遮望眼/最高樓.在頜聯〔以上都在頸聯〕,可寬些.解:遮/望;最/高.當句對,似亦可通.
指/引,雲/煙.則是明顯當句對了.
看情況用當句對似皆可解得.
鳥棲高樹遠(丸彈),這丸彈,看是真的’丸彈’了,不是’彈丸之地’的彈丸倒裝.由於彈丸讀熟了,我也有些不慣.但我想此處可用字不難找,如:弓彈.小發兄應有所出.找了一下台灣國語辭典,還真有〔丸彈〕這詞的.不過此句我還是讀得不太順.可能是〔遠丸〕,台語應好些.

還有,我不知鵑城是哪裡呢.


我同意李兄的說法(寬對)----但這種對法可不能說是對的-----(工整)----
既然是律詩,中二聯規定要對仗,詞性相對是最基本的-----盡量避免
當句對,或借音,借意,借詞性等還有更寬的(轉品)如果沒有唐宋律
詩例子援引,很難自圓其說。既便是流水對-詞性還須顧一下---------
如果真是這樣對得寬鬆----乾脆說古體詩得了,別人也不會拿放大鏡檢視。
因此---對仗如果不能詞性相對,管你安怎對,要嘛,舉前人例子,表示有
所本,轉品也要有個借鏡;要是自個發明,我很難認同作者有杜甫的格,
說其對仗不工,那是再自然不過-----除非他另有所本—也請他秀出本在哪------
對仗每個人心中有一把尺,感謝李凡詞長,提共另一思路,拓寬我對仗視野
--------------
四年級
會員
 
文章: 1926
註冊時間: 2008-09-25 09:54 PM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4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