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維仁拍攝鳥圖
領悟高枝細,何須苦受風。
啼音雖可見,長隱綠叢中。
一善 寫:題維仁拍攝鳥圖
領悟高枝細,何須苦受風。
啼音雖可見,長隱綠叢中。
醉雨 寫:一善 寫:題維仁拍攝鳥圖
領悟高枝細,何須苦受風。
啼音雖可見,長隱綠叢中。
因為是題拍攝鳥圖,啼音雖可見這句反讓我覺得畫面鮮活起來了
江上風 寫:解釋上雖含其意
用詞上應該大有分別
芬陀利 寫:以我長期從事信號感知處理工作的常識而言
"聯覺"~~本來就是感官認知系統的基本現象(因自然演化或人為而消長)
"聽音而見相"、"見相而聽音"固很平常,色、聲、香、味、觸皆然
(p.s. 幻聽、幻視者,其視網膜與耳膜根本沒接收到信號,完全是腦神經﹝心﹞自演的)
進一步套句心經的用語曰:『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而這些心識現象不也是藝術、文學與感動的根源麼?!
芬陀利 寫:醉雨 寫:一善 寫:題維仁拍攝鳥圖
領悟高枝細,何須苦受風。
啼音雖可見,長隱綠叢中。
因為是題拍攝鳥圖,啼音雖可見這句反讓我覺得畫面鮮活起來了
同感醉雨兄所"見"
乍"見"鱔魚老大如此用,有點給他電到呢!
細味之,用於題鳥圖,頗"見"大膽中蘊著婉轉曲折之妙
見另一帖有詞長們也談及"聽"用
依我所"見"(咦~~準確來說應是用"思"、"想"、"識"... 之類的字才對吧)
雖曰"目見"、"耳聞"
但
以我長期從事信號感知處理工作的常識而言
"聯覺"~~本來就是感官認知系統的基本現象(因自然演化或人為而消長)
"聽音而見相"、"見相而聽音"固很平常,色、聲、香、味、觸皆然
(p.s. 幻聽、幻視者,其視網膜與耳膜根本沒接收到信號,完全是腦神經﹝心﹞自演的)
進一步套句心經的用語曰:『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而這些心識現象不也是藝術、文學與感動的根源麼?!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2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