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園公子 寫:沁園春‧隔世重逢
2014年2月20日,朝鮮半島實行近三年多以來首次朝韓離散家庭團聚活動。首輪由韓國主導,韓方離散家屬82人及隨行58人是日抵達金剛山酒店溫情閣,同朝方178名親人會面。與會者平均年齡84歲,分隔大半世紀,得於有生之年再會至親,悲喜交集。第二輪會面將由朝鮮主導,預定23日展開。朝鮮紅十字會中央委員會副委員長李忠福表示,離散家屬會面活動意義深遠,係韓朝雙方共同努力之成果,符合韓民族希望改善韓朝關係、實現統一之共同願望。
室邇人遐,水瀉雲跨,波送晚晴。
自天戈獵鹿,瘡痕偶血,
狼煙起粟,薤露時聽。
笛繞山陽,風催河伯,空舉沉香酹壽星。
沿途問,隸誰家孟妾,底系緹縈。
重逢撫慰叮嚀。
奈鬢白心焦怯眼青。
嘆天倫篤睦,還因鐵腕,
人間孽障,竟算英名。
命犯金枷,官欺銅鏡,兩兩何從共辱榮?
淒涼也,是板門店外,未解寒冰。
注 :
孟妾:猶東漢隱士梁鴻之妻孟光。每進食,光必舉案齊眉以示敬,為後世賢妻模範。
緹縈:漢代人,不忍乃父繫獄配判肉刑,上書漢文帝而得免刑,後為至孝之典。
______
從用詞,詩意和作者立場批判 沁園春=隔世重逢用詞
沁水園公子曾經在這雅集自命很重視這詞牌起首三句的用詞力量。
在下覺得這裏
室邇人遐,水瀉雲跨,波送晚晴三個起首句很差勁。
“室”應該是“屋宇”,“樓房”的代稱。
南韓和北韓雖然在地理上是相鄰,可是她們的樓房完全稱不上“邇”,
不能因為兩區的人有血統關系便說她們樓房相近。
公子不應將主觀判斷和現實混為一談。
“水瀉雲跨”,也是失敗的形容。理由很簡單,北韓人這十多年內部很多矛盾,
南韓也不光第一次“跨”過邊界幫忙解困和接濟。但解困和接濟都很主動,
“瀉”此字完全是被動的,是“不能控制”的意思。
“波送晚晴”,只給人一種“送秋波”的感覺。
公子把內心對前度愛人的感情擴大到國家規模,實在是匪夷所思。
南韓縱然真的施舍給北韓,也不需要用來送秋波那一套伎倆吧!
天戈獵鹿,瘡痕偶血,
狼煙起粟,薤露時聽。這兩組看像對偶的句子也很不濟。
理由很簡單。
我們通常用
“干戈”或
“金戈”。而且“天戈”對不上
“瘡痕”,反而如果用“干戈”對“瘡痕”比較自然。
“獵”和“偶”更加詞性不同,失對。
不如改成
“干戈獵鹿,瘡疤濺血”,那便自然得多。
公子這兩組對句最為失敗的是
“薤露時聽”。也許公子最近受到很多似是而非的八股影響,以為
“聽”字很受用很雅麗。
請問
露水是給人
“聽”見的嗎?為什麽不簡單用
“看”,“滴”,“沾”來修飾
“露”?沿途問,隸誰家孟妾,底系緹縈。既然引言已經標明是“至親”,那麽這些離散家庭幹嗎還要設問
“誰家”,“底系”?是公子恃才傲物,設問時過了頭,還是故作高深?
下半篇天倫篤睦,還因鐵腕,詞句令人讀來目眩,這句赤裸裸的歌頌極權,令人不知所雲!
莫非公子過於接近北韓權威,受過什麽好處?
大半個世紀過去,北韓才給南方十余小時的天倫篤睦,你便覺得皇恩浩蕩了嗎?
所以說,這首詞嘛,表面上用詞用的很大,故作高深,用來吹捧某權威,
用來拍馬屁或者灼灼綽綽有餘。若然是想用文學技巧尋求共鳴,那便是徹底敗筆!
尊誠請教練習生,菉竹猗猗,李凡,芬陀利,周浩輝,冬夏和醉雨諸君 (事緣幾位看來很精通沁園春詞牌,對公子也甚為了解),可不可以就文論文,放下前嫌,同小弟切磋分享,指教一眾敝徒們,指教一下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