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兒 寫: 一方
據理力爭, 並不表示另一方是胡說八道. 我相信如果一方不覺得自己有理, 是不會爭論到面紅耳赤的, 各有各據理力爭的事比比皆是, 不是希罕事. 關於[稍]字的平仄和用法, 我的確不想涉及, 因為文人的很多東西我都弄不懂, 特別是有些東西說是古已有之, 又有另一說法是約定俗成, 太多花樣了, 所以知就說知, 不知就說不知, 和偏心無關. 在網上除了綿裡針會令我可能假裝不懂外, 其他的都不必假裝嘛.
這個叫做「據理力爭」,原「理」在此:
桑榆得 寫:字 韻部 聲調 拼音 注釋
稍 效 去聲 shào 肴韻同。
稍 肴 平聲 shāo 效韻同。
存檔做證可供對照:

據理力爭?
呃~~
應該是「不假思索」,見獵心喜。
會引用《康熙字典》,但沒~讀懂。
有人對「博士」很不服,請看:
就拿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家文學博士周何先生主編、
國家文學博士邱德修副主編的《國語活用辭典》裏面,會教你如何分辨【稍】字與【梢】字的差別:
--------------------------------------------------------------------------------------------------------------------------------------
【稍】第1484頁
形聲:从禾,肖聲;肖有小義,故禾末為稍。
[參考]
(1)「稍」和「梢」
音同義異;「梢」指事物的末端,如「樹梢」、「眉梢」。
(2)不可受「消」字的讀音的影響唸成「ㄒㄧㄠ」。

--------------------------------------------------------------------------------------------------------------------------------------
【梢】第1079頁
形聲:從木,肖聲;肖有微小義,樹枝的尾端為最細小的部分,故樹枝的末端為梢。
[參考]
「樹梢」的「梢」與「稍微」的「稍」,音同形似(一從木、一從禾)而
義殊。

--------------------------------------------------------------------------------------------------------------------------------------
以上所言「音同」,不要高興太早,那是指用「北京話、國語」唸該【稍】字與【梢】字同音,不代表它們平仄相同,可以混為一談。至於以訛傳訛,硬要讓【稍】=【梢】,[故之鄉詩友社]眾口真能鑠金?
至於,小學沒把「樹梢」、「喜上眉梢」學好,看到《全唐詩》手民之誤而沾沾自喜的,總該讀懂《康熙字典》、《佩文詩韻釋要》有關【梢】、【稍】兩字的差別。
至於小學作文,把「樹梢」寫做「樹稍」,國語老師一定打個大「X」,紅批勾出,訂正十次。
小學國語老師還會把你叫到面前:「稍字,雖有『禾末』之意,但『樹梢』寫做『樹稍』,你那棵稻禾長得比樹還高!」
剛學了自然科的小學生:「溪頭的孟宗竹,就長得比樹還高。」
「回去訂正一百遍。」
--------------------------------------------------------------------------------------------------------------------------------------
星爺:「
難道我學過如來神掌,也要說給你聽嗎?」
【經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te4aWfRg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