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
無題(試寫杜甫拗體)
不知故鄉何處尋?滿山霧罩天陰陰。
閙街人潮儈氣盛,荒煙草漫幽情深。
世間常有不平事,政客何來誠意心。
悲痛家園法制失,錯將溷溷當黃金。
冬夏 寫:自從與李凡等詞長學寫拗體詩以來,頗有心得。剛開始感覺與格律相悖,氣滯不通,很難受,很别扭。後慢慢吟詠多了,感覺氣息便順暢多了。在學寫過程中,更熟悉了格律,變律,古體詩等的規律。對寫格律詩,古體詩,拗律詩等都有幫助。
在此感謝各位能與吾一起共度美好時光。也特别謝謝練習生詞長精彩解析。
其六。學用杜甫【望岳】
儒雅無為道義尊,謙遜衣缽傳兒孫。
求得真知發百慧,結滿玉穗煥金盆。
千年史記存華表,諸子編修易一門。
日月星辰恒共轉,江河聚散出新源。
2013.9.16.
李凡 寫:我在上面帖說了:葉嘉瑩教授對杜甫拗體律...不能延續表示了極大可惜.這句或者應作個解釋:
我們今日把它提出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并非要延續〔這裡有幾位還真是詩情詩律有致者〕.而是先想探討一下自己不了解的東西.而要了解,先從最基本的做起:模仿,而後希望窺其堂奧.延續似說得太早了,相信大家與我一樣,不會自以為是的認定可以得所願.只不過這是比較雅的一個玩法.
在此網中練兄在詩詞理論的真功夫,應是大家了解并信服的.也因此大家才會願意聽,願意問,願意提出疑惑,也願意實踐和交流...此是人之信譽所在.
至於子美七言律之有拗體,是否變風變雅.各有所思.而我以為并非重點.重點在於它在近體詩的園圃中打開了一扇窗或門,讓人得窺另一風景.
練兄說:個人揣測是基於不宜入律之法,如出句入律,則對句宜避免入律;對句入律,則出句宜避免入律。換言之:前拗後正,前正後拗./此直是我不敢肯定的看法.
此外亦不怕犯孤平,蓋孤平可避免入律。/此點我有疑,認為杜甫還是想避的.
蓋十八首中真正意義上的犯孤平并不多〔先不談出律〕,共六例〔第一字平不計,若計,則只二例〕:
一.江草日日喚愁生,
六.拄到玉女洗頭盆。
十.棣萼一別永相望。
十一.安得赤腳蹋層冰。
十二.春渚日落夢相牽。
十五.冰漿碗碧瑪瑙寒。
而這六例中皆有入聲字〔紅色〕.除玉,碧二句只一入聲字外,其餘四句有二字入聲字.
反而其大量用下三仄下四仄下五仄〔此算是合律的〕,下三平,出律句,拗律拗黏.而合律句亦多用特殊形式拗句.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二難 和 1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