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柏 寫:練習生 寫:我沒有學到,只會倚譜跟著練習>那您們繼續我在旁學習,保證不插嘴.
練習生詞長這樣說實在把在下折殺了.
就憑練詞長的高明和對古典漢詞譜的通透,已經足夠我繼續請教.
切莫誤會以為在下有不滿.愚見的所謂“專有名詞入詞的平仄規矩”都是道聽途說,沒有認真考究過.而道聽途說的次數多了,沒有其他人異議,便作為自己的“規矩”,是我語氣冒犯了,請原諒!
請練習生詞長繼續“插嘴”,好讓在下繼續學習!
問安詞長>既容繼續插嘴,謹就個人所知,表示看法,若不以為然,仍作風過耳
潘柏 寫:
李凡詞長,容在下再生疑問:大作裏面,“聽漢江星色”的領格字“聽”是否有問題?
因為“星色”好像只能“看”,怎能“聽”呢?
上回晚說過:領句字怎樣才算標致可取?原則上是填入[仄聲領格字],宜用去聲,所以準此讀李凡詞長:聽漢江星色,仁川月影,釜山雲事,雷電天鈞.死已茫茫,生惟耿耿,萬代河山祭碧魂.>晚以為其義為[任由]即所謂的:聽其自然>聽天由命,若以此意讀此段, 讀者焉能無悲憫情懷?
品姬 寫:這一回,小妹倒很同意潘老師的見解.
李凡詞長用“聽憑”來辯白“聽”的用法,完全沒有邏輯可言.
凡合乎一般常情的規律,即合乎邏輯>蓋中國文字一字多義,若用耳之感官聽取聲音來解釋自無道理,然若聽憑命運的擺佈,任由自然的消長,而半島之詭依然,此解不通?詩詞解讀在於作者與讀者的會心,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
潘柏 寫:醉雨 寫:既然有討論,順便請教一下這是甚麼邏輯?
周禮˙官秋˙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漢書˙卷九十四˙匈奴傳下:「夫明者視於無形,聰者聽於無聲,誠先於未然。」
晉書˙卷五十一˙摯虞傳:「其日月之眚,水旱之災,則反聽內視,求其所由,遠觀諸物,近驗諸身。」
在下是將“聽星色”和“看星色”兩者相比,覺得“聽星色”差勁. “看星色”自然合理得多.
李凡詞兄用了很大篇幅維護沁水園公子“萬里戎機聽陸沉”,或者有他個人秘而不宣的動機.
在下不敢在這揭人私隱.
李凡詞長主張我們用心”聽”. 破口漫罵倒不如用心建設!
在下建議: “聽…星色” 用“看…星色”, “閱…星色”, “觀…星色”, “念…星色”代替.
在下建議: 萬里戎機“聽陸沉”, 用“待陸沉”, “陷陸沉”, “必陸沉”代替
李凡那麼宣揚邏輯,所以我用邏輯迎接.
醉雨詞兄,您又有沒有勇氣說出閣下的邏輯給大家分享? 請指教在下!
醉雨詞長引證即在說明中國字之多義性,若依晚觀點萬里戎機聽陸沉>並無不當,此[聽]其意當為等候等待,所以與潘柏兄建言[待陸沉]並無不同,只是詩詞的字斟句酌常會因作者欲表達的意旨與張力而有不同,晚饒舌插嘴,無非希望文友網絡有緣相逢,能秉真誠切磋討論,莫為是非綑綁,自落下乘,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誠不我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