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陀利 寫:咦~~
孤雁入群格 = 飛雁(孤鶴)出群格 ?
孤雁出群格 = 飛雁(孤鶴)入群格 ?
小的實在看得霧煞煞![]()
不知有否那個詞長能就其名詞的出處用轉詳為解惑?
謝謝!
---
問好芬兄.
我此〔出〕非誤植,亦知可能有異議.可想通過解釋得其來由.蓋我曾為此找過資料:
〔甲〕: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90539.htm
格律詩的首句借用鄰近韻部的字作為韻腳的,稱為“孤雁出群格”(或稱孤雁帶群格,就好像一只孤單的白雁帶著一群黑雁振翅高飛)。格律詩的最後一句借用鄰近韻部的字作為韻腳的,稱為“孤雁入群格”(或稱孤雁混群格。就好像一只孤單的白雁混入一群黑雁一起振翅高飛)。
最早稱首句借用鄰韻為“孤雁出群”的人是明代的謝榛。他在所著《四溟詩話》中說:“七言絕、律,起句借韻,謂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沿用這種說法的今人詩家,如張皓先生在其主編的《古典詩詞通論》中說:“唐宋人常不拘首句韻腳之規,而借用鄰韻,後世稱為孤雁出群格。”星漢先生在《今韻說略》一文也指出:“晚唐有於首句入韻的格律詩,借用鄰韻的韻字,作為首句的韻腳,唐宋幾成風氣,視為定例,叫‘借韻’,起名號‘孤雁出群’……如冬韻詩起句入東韻,支韻詩起句入微韻,豪韻詩起句入蕭肴是也。”
...
〔甲〕之二:我手上中山大學教授李新魁之〔格律詞典〕亦從此說.
〔乙〕.中文字典:http://dict.zwbk.org/zh-tw/Im_Show/31199.aspx
清·夏世欽《槐軒論詩法》:“蓋首句出韻,名爲孤雁入群;末句出韻,名爲孤雁出群。”
..
〔乙〕之二.我見的臺灣朋友文章多採用〔入〕說.
===
王力先生好像只用鄰韻解之.
--------
臺灣我不知.在大陸,大學,詩詞研究者多以〔出〕,民間多用〔入〕.
我從〔出〕.一是〔出〕提出時間更早:明朝.
二是群所指:是卓爾出群之意.即是帶頭鳥.
而非〔入〕所謂的飛入詩韻群的解釋.
也就是說:〔出〕意思維更慎密,是帶頭.出類拔群.而〔入〕意即簡單為一韻入他群.
****
今網上;
而謝榛【四溟詩話】則曰:「七言絕律,起句借韻,謂之孤雁出群(按:當作孤雁入群格)宋人多有之。
當然今之兩解各有市場,但上面〔括號〕中自言自語是為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