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 寫:穿林聽水遠紅塵。山意清幽秋幾分。
睡晚無緣迎旭日。推窗且好待閒雲。
謝一善詞長好詩,又賺一首,收藏了

醉雨 寫: 不知芬陀利詞長與犁頭店人詞長處又如何?
醉雨 寫:穿字在去聲十七霰,意同貫字,因沒找到詩例才不敢用,否則不作他選。
芬陀利 寫: 另醉雨 寫:穿字在去聲十七霰,意同貫字,因沒找到詩例才不敢用,否則不作他選。
詞長這小心翼翼的一句話,倒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細查了康熙字典、辭海、形音義綜合大字典、詩韻全壁
依然不甚了了
"穿"字的去聲十七霰和下平一先韻是否可通用?
芬陀利 寫:醉雨 寫: 不知芬陀利詞長與犁頭店人詞長處又如何?
報告醉雨詞長,小的我只有"藏處",卻自尋渾無"長處"![]()
![]()
藏處現在零散開著的尚有紫荊、波斯菊、羽狀雞冠花、美人蕉、百香果(嗯~這百香果花還真好看哩)
哦~~對了,我有上網去欣賞犁頭店人詞長那【桐廬】的全景影像
哇~~~真是個清雅的好所在!比起我這零亂雜蕪的頑園
,那裡幽美太多了
醉雨 寫:穿字在去聲十七霰,意同貫字,因沒找到詩例才不敢用,否則不作他選。
楚狂 寫: 「貫穿」的「穿」,「尺絹切」去讀,入【去聲17霰】,正確。
意同「貫串」的「串」。
字典解【串】字曰:「又《正韻》樞絹切,音釧。物相連貫也。與穿讀去聲通。穿,亦作串。《前漢·司馬遷傳》貫穿經傳,卽貫串,言博通經傳大義也。」
《詩韻合璧》的說法:【穿】者,通也;「先韻異」。但詞例「九曲穿」時可通先韻。
《五經文字》釋【貫】曰:「既穿曰貫。」而「貫」字本義是指「錢貝之貫」(說文),因此可以「想像」一下古代「孔方兄」被緡繩「串」在一起的形象(「串」這個字造形就非常生動;沒有中間那一豎,就不是「串」了)。
故:「穿」去讀時義同「串」,「穿」者,「貫」也,同「串」→很重要的一個形義:聯絡貫穿。
平讀之「穿」,無「聯絡」關係時,只是「通」也、「穴」也、「孔」也。
如:
唐‧岑參〈送張都尉東歸〉頷聯:「還家劍鋒盡,出塞馬蹄穿。」
至於,《詩韻合璧》收去讀穿字,所謂「九曲穿」,非唐、宋人詩句,只找到元代張雨〈次韻晉卿翰林贈陳秉彝〉長詩的五~八句:「如掇明月珠,妙在九曲穿。而子工筆札,狗監非所薦。」
http://wenxian.fanren8.com/11/3/6561.htm
頑童盡作「臨淵羨魚」事,您的〈鄉居雜詠~1〉之後的第N首呢?
真教人望眼欲「穿」。(平讀?去讀?)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