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生 寫:鷓鴣天。暮春
朝來啼鳥催人醒,珠涙瀅瀅沾枕巾。
末句「瀅」是個可議字,韻書只收入【去聲25徑】獨用,與今日讀陽平聲有不同。
見:
唐‧貫休〈贈景和尚院〉
貌古眉如雪,看經二十霜。尋常對詩客,祗勸療心瘡。
炭火邕湖
瀅,山晴紫竹涼。怡然無一事,流水自湯湯。
唐‧陸龜蒙〈添酒中六詠:酒甕〉
候暖麴糱調,覆深苫蓋淨。溢處每淋漓,沈來還濎
瀅。
常聞清涼酎,可養希夷性。盜飲以為名,得非君子病。
宋‧蘇軾《欒城集》有一首詩用「汀瀅」作形容酒水清澈,若按字書解,當是「汀瀠」之意。(次句:
汀瀅白酒借衰顏;東坡疑作平聲用。)
唐‧韓愈:「曲江
汀瀅水平盃」。

如果用「水曲折波動皃」的「瀠」字,則收入【下平八庚】韻。
如果要形容水、淚「明亮皃」,用【瑩】字即可,
平上去三聲,「瑩瑩、清瑩」收入【下平八庚】韻。
見唐‧白居易〈池上夜境〉
晴空星月落池塘,澄鮮淨綠表裡光。露簟清
瑩迎夜滑,風襟瀟灑先秋涼。
無人驚處野禽下,新睡覺時幽草香。但問塵埃能去否,濯纓何必向滄浪。
又因為這闋是「詞」,特地去查了《詞林正韻》,在第11部仄聲中,找到【瀅】字,仍收入「去聲」,列在【去聲46徑】下。
最近剛好讀到「瑩、瀅」兩字詩例,腦中尚有印象,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