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春晚】

此地歡迎古典詩詞新秀發表初學作品﹐請多加油!

版主: 李德儒, 一善

Re: 【虎門春晚】

文章楚狂 » 2013-03-13 07:59 AM

李凡 寫:只說稻香老農一事.其他可推想之.
(中略)
相信王力就好,有共同點:王力說宋以後,不能失粘失對幾乎是金科玉律,不用解釋了吧.
以上帖言,用MS Word軟體統計總共817個字,其中只有最末一行35個字有關這一欄「唐近體詩起手一二句用拗對干不干違律」之論,其比例為4.28%。基本上我的思路邏輯很清楚,有人企圖用「轉移話題」的手法用以避免他的認知錯誤顯露出窘,又因為找不到「臺階」可下,所以想用烏賊戰術丟出煙霧彈後脫身。
如果,你想討論「孤平」或「稻香老農」,敬請移去【詩詞小講堂】另闢戰場。
至於「包含誤植字無法勘錯的詩例」這一句是我說的,我怎麼會不曉得我自己文字的語意「尚」字在表達什麼意義?辭典可以查得到,做「副詞」用可解為「猶、還、尚且」,為什麼就是有人硬要轉移話題變成是「稻香老農找到唐詩裏『孤平』例句包括『』字八首」的解說?
不解!
誰在誣衊「稻香老農」了?中文語文閱讀或書寫能力詞不達義,也不宜再度「惡意栽贓」。

討論唐詩的正確觀念,登錄的會員都可以吧?不限於版主、或臨時打工者吧?
幹個「版主」以為好玩嗎?有高薪可領嗎?有滴酒盞茶可分潤嗎?有什麼奇怪的特權可享嗎?
時間一到,責任一了,「曾不吝情去留」。
既然自詡網路雅集新秀版主都認識、私交亦好,有興趣可以求為版主。


王力的書很好,但不是「裝潢材料」,拿來假充門面。

王力的書很好,但不是「衣服配件」,拿來冒充斯文。

王力的書很好,但不是「交友軟體」,拿來附庸風雅。

讀進去腦袋變成自己「常識」的一部分,才是自己的;而不是像大英百科全書,買一套來唬人、假裝「博學」。


我同意 樂齋、天之驕女、冬夏觀點,不再爭吵。甚至建議可考慮封鎖不再發帖。
我既已闡述過觀點,可以留存此欄相關檔案供後來者仔細閱讀品評,何者有理。
不過,有時練練打字速度,迅速轉動腦筋練練腦力及邏輯思考,可以避免老年癡獃。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虎門春晚】

文章李凡 » 2013-03-13 10:15 AM

體拗遺夢
楚天雲雨薦巫山,狂風激浪自幽閑.
若是夢魂歸雅秀,千年僵體鬧春還.

解釋:此失對失黏也,今雅集版主楚狂拾千年夢遺,推而介之,學鍵一帖,重作新秀.
冬夏之拗非也.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虎門春晚】

文章李凡 » 2013-03-13 12:19 PM

千秋燥味困孤山,腥羶搔體爪難閑.
一划一痕聊自賴,誰何尸骨喚將還.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虎門春晚】

文章李凡 » 2013-03-13 12:33 PM

落英己去萬重山,山冥水瘦老僧閑.
閑適無從聞有異,異腥貓膩味偷還.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虎門春晚】

文章練習生 » 2013-03-13 12:39 PM

其實我是很喜歡看雙方纏鬥,但若因此而失風度則不可取,原本作者無心的失律重字,確意外的引起爭辯,呵呵實在好笑.
我相信楚狂詞長是善意的緩頰同時藉此拋出一個觀念:唐人七言近體詩,起手一、二句(律詩曰首聯),可以用「拗對」;且「拗對」、「拗黏」之法,亦可用在其餘各聯,均為「體拗」,在唐人近體詩裏,不能視做「違律」。而李凡詞長亦善意說古體詩與近體詩是有區別,尤其在新秀鍛鍊場是不宜的,恐混淆初學者觀念,兩人用心動機皆善.
只是一有堅持一有拗勁,大有不分高下不可?於是[食古不化][為什麼有人買了一兩本《漢語詩律學》之類的書,不知讀通否,就把它奉作《九陰真經》以為可以打遍天下?][避免鵲巢鳩佔][說三道四的鬥獸場]....等攻訐的話語隨之而出,這已超出以文會友相互切磋之旨,實讓人惋惜.
其實就個人了解,儘管董文渙等並不叫做『失對』、『失黏』,只認為『拗對』、『拗黏』但以現代時空,論近體詩這都是一樣的.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婉言勸人回歸正途,當讓人感其心誠而悅納,非自成一家言咄咄逼人,況有些自以為是亦不盡然, 如引例過函谷關(唐·宋之問)
二百四十載,海內何紛紛。六國兵同合,七雄勢未分。
從成拒秦帝,策決問蘇君。雞鳴將狗盜,論德不論勳。
此則顯然古風與作者一、二句用拗對有關?何妨去請教惜餘齋主人或南山子
個人私下很喜歡兩位的求真態度,也很想徛懸山,看馬相踢,所以何妨移至他處繼續,我可以擔任收票員,如何分帳無妨,只是兩位千萬別動怒氣.有道是平凡丹藥維他命,要愁那得工夫?
這樣各位看倌就可以下注啦 :lol: 集句遊戲一首
今年不似去年人, 虎門春晚
石火光中寄此身; 對酒(白居易)
萬事等閒成一笑, 齋日書意(孫元衡)
曾經白眼莫當真。 七十遣懷(陳振家)
最後由 練習生 於 2013-03-14 12:51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練習生
會員
 
文章: 509
註冊時間: 2007-04-25 09:50 AM

Re: 【虎門春晚】

文章李凡 » 2013-03-13 01:15 PM

我一直都認為古風式的失粘失對或稱拗對拗粘作為詩結構性問題一向存在,只是愈近現代愈少.是千分之一二,蘇軾黃庭堅更以玩詩有意.不值新秀版朋友為此分心.體拗或失對失粘有其明白之必要,早在前帖已提議應移另版,而非新秀版.故從練習生詞長建議.
并將願多以詩代文,一帖必有一詩,避免生端.必竟此是詩版,以詩說事.

於今解語若攀山,爬行高”尚”引囂閑.
加減乘除渾忘了,又生一拗曲之還.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虎門春晚】

文章楚狂 » 2013-03-13 02:44 PM

練習生 寫:況有些自以為是亦不盡然, 如引例過函谷關(唐·宋之問)
二百四十載,海內何紛紛。六國兵同合,七雄勢未分。
從成拒秦帝,策決問蘇君。雞鳴將狗盜,論德不論勳。
此則顯然古風與作者一、二句用拗對有關?何妨去請教惜餘齋主人或南山子
多謝練習生詞長指教。
關於宋之問這首〈過函谷關〉,到底是「古風」(即「五古」)、還是「五律」,可從幾處判斷:
第一、古詩的平仄,不宜入律。不論五古、或七古,在兩句一聯中,不得與律詩的平仄相同。
第二、出句平仄入律,對句便宜避免入律;同樣地,對句入律,出句便宜避免入律。
(這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教授邱燮友先生的論述,未經同意借引上來,恕罪)

準此,宋之問〈過函谷關〉,因唐人首聯本就比較自由,可用古風,可用拗對,故不論。
頷聯有爭議,因為我曾在〈【孤平】與【夾平】〉一文中引此詩第四句,論這首詩若屬五律,則四句「」字犯孤平。故暫且擱下此聯。
頸聯為律句模式,但五句「從成拒秦帝」為「五言平起出句拗第四字」之律句「單拗」格式,也就是第五句聲調格式本為「平平平仄仄」拗第四字成「平平仄平仄」,對句可以不用救,是為「單拗」。五句「從」者,「縱也」,縱橫之「縱」平讀;該句用蘇秦六國相印「合縱策」故事。
再看末聯「雞鳴將狗盜,論德不論勳」,則兩句皆為律句。
或許有人會說「論」字平仄兩用,兩字皆去讀則該句即成古風。要這樣解詩,則《全唐詩》中有許多首近體詩都可以用這種平仄兩讀法,論「犯孤平」與「出律」了。
故,宋之問這首〈過函谷關〉在唐詩的分類裏,不論中國大陸或台灣的學術界在論此詩是將其視做「五律」的;也因為它的首聯是帶有古風的拗對格式,所以詩論家稱其為「雜有古句的古風式律詩」。(引號中語,可參見臺灣臺南成功大學中文系蔡振念教授〈王力五言律詩兩種格式補證〉,見成大中文學報第二十期;很抱歉未經同意將蔡博士名稱及著作引用上來,希望不要有人計較「名家」之語)
並且,蔡教授是將這首〈過函谷關〉視作「五律」的;什麼是「五律」定義?「五律」歸屬古體詩,還是近體詩?這個應當是不用爭論的。
相同的,還有很多學校中文系教師亦作如是觀,不再一一列舉,得罪斯文。
至於請教惜餘齋主人或南山子之語,因為沒有聯絡工具,如果練習生詞長與兩位先進熟稔,可代為執往請教以釋眾疑。謝謝!

在唾手可得的《唐詩三百首》裏(不要舉《全唐詩》這種大部頭,資料雖多但翻找起來確實有點累),收錄這種帶有古風的「五律」還是可找得到的。如:
唐‧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次句亦為「下三平」是古風格式,三句作「下三仄」(可視為律句單拗之一種,見 藥樓遺書)。
五句「仄平仄平仄」、七句「仄仄仄平仄」等,論詩者認為這一首是「破律」的五律。
清‧施均父:「五律有清空一氣,不可以鍊句鍊字求者,最為高格,如太白『牛渚西江夜』、『蜀僧抱綠綺』…………諸首,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像宋之問、李白等唐代早期的詩人,五律帶有古風,不是罕見事。
《唐詩三百首》裏,還有一首詩也是如此:
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逕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頸聯尚以「悅鳥性」下三仄,對仗「空人心」下三平。
沒有人將這首詩當作「五古」。
這就是唐人風格!


無論如何,謝謝練習生詞長撥冗賜教,衷心感謝。

至於,請教惜餘齋主人或南山子之事,有勞詞長代為。
謝謝。
最後由 楚狂 於 2013-03-13 03:40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虎門春晚】

文章練習生 » 2013-03-13 03:36 PM

http://home.educities.edu.tw/bise/big5/ ... /3.htm#3-6
兼論古體詩之平仄>那三平調?那不避孤平? :-D
就詩論詩莫逞意氣,就如有人要我們寫排律多少韻?我們又何苦聽他的?
評論只要語氣和緩讓人如沐春風,即便說錯了只要用心存善,有識之人都能感受.
寫詩宜尊法度,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規則當然求共識,總不能因人因時而異,
喜歡兩位無私的教導,確不忍兩位傷感情,所以引楊萬里這詩來共勉
嶺下看山似伏濤,見人上嶺旋爭豪;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
練習生
會員
 
文章: 509
註冊時間: 2007-04-25 09:50 AM

Re: 【虎門春晚】

文章楚狂 » 2013-03-13 03:42 PM

練習生 寫:http://home.educities.edu.tw/bise/big5/books/poemgist/3.htm#3-6
兼論古體詩之平仄>那三平調?那不避孤平? :-D
就詩論詩莫逞意氣,就如有人要我們寫排律多少韻?我們又何苦聽他的?
評論只要語氣和緩讓人如沐春風,即便說錯了只要用心存善,有識之人都能感受.
寫詩宜尊法度,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規則當然求共識,總不能因人因時而異,
喜歡兩位無私的教導,確不忍兩位傷感情,所以引楊萬里這詩來共勉
嶺下看山似伏濤,見人上嶺旋爭豪;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

我原本行文就像上一帖。
若有人在文字中要夾槍帶箭做禽獸吼,當有降妖之法。
至於貴文中所引那一段聯結有關古體詩平仄,就是該文中所列那幾位清代文學家的論述。可以去國圖借閱。
我回頭去增加了一句:
楚狂 寫:並且,蔡教授是將這首〈過函谷關〉視作「五律」的;什麼是「五律」定義?「五律」歸屬古體詩,還是近體詩?這個應當是不用爭論的。

避免再繼續在宋之問的〈過函谷關〉詩體例上浪費口水。(該詩首聯有古風、拗對,後四句已入律了。)

至於引「三平調」,請參考上一帖所列李白〈聽蜀僧濬彈琴〉,和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用「下三平」(三平調)所在位置,並且注意這三個人活動的年代。(李白〈聽蜀僧濬彈琴〉,和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都被蘅塘退士收歸在《唐詩三百首》的「五律」裏。)


你所提那寫長~~~長七言韻文的人,最近在他網已改發表絕句了。

謝謝。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虎門春晚】

文章練習生 » 2013-03-13 04:09 PM

楚狂 寫:
練習生 寫:http://home.educities.edu.tw/bise/big5/books/poemgist/3.htm#3-6
兼論古體詩之平仄>那三平調?那不避孤平? :-D
就詩論詩莫逞意氣,就如有人要我們寫排律多少韻?我們又何苦聽他的?
評論只要語氣和緩讓人如沐春風,即便說錯了只要用心存善,有識之人都能感受.
寫詩宜尊法度,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規則當然求共識,總不能因人因時而異,
喜歡兩位無私的教導,確不忍兩位傷感情,所以引楊萬里這詩來共勉
嶺下看山似伏濤,見人上嶺旋爭豪;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

我原本行文就像上一帖。
若有人在文字中要夾槍帶箭做禽獸吼,當有降妖之法。
至於所引那一段有關古體詩平仄,就是該文中所列那幾位清代文學家的論述。可以去國圖借閱。

摸著鼻子去國圖借閱啦,可是要去國圖該坐幾號車?
唉一輩子都在練習,這下能閃都遠就都遠,別把我也當妖降啦?
呵呵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練習生
會員
 
文章: 509
註冊時間: 2007-04-25 09:50 AM

Re: 【虎門春晚】

文章楚狂 » 2013-03-13 04:15 PM

練習生 寫:摸著鼻子去國圖借閱啦,可是要去國圖該坐幾號車?
唉一輩子都在練習,這下能閃都遠就都遠,別把我也當妖降啦?
呵呵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從台北車站搭淡水線捷運,在中正紀念堂下,六號出口,沿中山南路西側走即見,就在「大中至正」,呃,這樣可能會找不到,牌匾已改書「自由廣場」牌樓正對面即是。

交通路線:http://www.ncl.edu.tw/ct.asp?xItem=803&ctNode=1221

嗯,「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玩味中。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新秀鍛鍊場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