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訪梅 (吳體)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Re: 【七律】訪梅 (吳體)

文章楚狂 » 2013-03-10 03:06 PM

再補發 萩荻詞長贈圖兩幀:
圖檔
【圖三】疏影橫斜

圖檔
【圖四】暗香浮動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七律】訪梅 (吳體)

文章冬夏 » 2013-03-10 05:16 PM

【疏影橫斜】
倩她疏影正思誰,惱有金蜂撩淡眉。
撚弄瓊衣柔曼舞,書生未到蕊輕垂。

【暗香浮動】
誰惹金蜂尋跡來,東風吹綻數枝梅。
芳心著意留詩客,怎奈阿呆撓粉腮。
最後由 冬夏 於 2013-03-12 08:06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冬夏
會員
 
文章: 1763
註冊時間: 2012-03-12 04:32 PM

Re: 【七律】訪梅 (吳體)

文章天之驕女 » 2013-03-10 10:52 PM

好美的照片!

謝過。
嬌而不縱
天之驕女
版面管理員
 
文章: 3163
註冊時間: 2006-06-17 12:02 PM
來自: 台北

Re: 【七律】訪梅 (吳體)

文章楚狂 » 2013-03-11 10:19 AM

冬夏 寫:【暗香浮動】
誰惹金蜂尋跡來,東風吹綻數枝梅。
芳心著意留詩客,豈奈阿呆落粉腮。

萩荻 詞長美圖,冬夏作詩和之,相得益彰。

唯,
「阿呆」或做「阿獃」,「阿」字做「語助詞頭」用,在「人名」或「稱謂」前加「阿」字,該「阿」字是【入聲一屋】韻,則當句有可議處。
「阿」字平仄與用法,請參酌我在【詩詞小講堂】裏的論述與詩例舉證:
viewtopic.php?f=6&t=24971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七律】訪梅 (吳體)

文章冬夏 » 2013-03-11 07:56 PM

楚狂 寫:
冬夏 寫:【暗香浮動】
誰惹金蜂尋跡來,東風吹綻數枝梅。
芳心著意留詩客,豈奈阿呆落粉腮。

萩荻 詞長美圖,冬夏作詩和之,相得益彰。

唯,
「阿呆」或做「阿獃」,「阿」字做「語助詞頭」用,在「人名」或「稱謂」前加「阿」字,該「阿」字是【入聲一屋】韻,則當句有可議處。
「阿」字平仄與用法,請參酌我在【詩詞小講堂】裏的論述與詩例舉證:
viewtopic.php?f=6&t=24971


謝楚詞長。曾記得在雅集好像有個【阿】字的帖子,但忘性大了,看了也没記住。後來查了下字典,都是平聲,便用了,原來還是個錯!改了!把【落】改【撲】或【親】便不孤了。不過動作更狠了些。能反襯梅花的孤傲?芳心只待孤山客,總是金蜂亦枉然!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冬夏
會員
 
文章: 1763
註冊時間: 2012-03-12 04:32 PM

Re: 【七律】訪梅 (吳體)

文章楚狂 » 2013-03-12 11:02 AM

冬夏 寫:【暗香浮動】
誰惹金蜂尋跡來,東風吹綻數枝梅。
芳心著意留詩客,怎奈阿呆粉腮。

【撲】字,還是個【入聲一屋】韻部的入聲字。

另,
貼在【新秀鍛鍊場】裏〈虎門春晚〉的那一首七律,第四句「比干」的「干」字,以前不知你來自大陸,有帖子討論過「比干」的「干」字。
「比干」的「干」字,韻書只收入【上平14寒】,是個平聲字。
因為文化大革命將某些多筆劃的字簡、併、裁、造,所以在用字上產生了錯亂。
因此古人在近體詩裏用的「比干」的「干」字,不是「幹部」的「幹」字簡寫,不做去讀。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陳普(石堂先生),有一首詠西漢大臣辛慶忌的七絕,題曰〈詠史上‧辛慶忌〉
虎豹深宮風自寒,未央前殿拜呼韓。二邊無事將軍老,猶得餘間救比干
(末句:「間」就是「閒」,古代通用。)
韻腳:寒、韓、干,三字都入【上平十四寒】韻。

另,
中國古代造字,一字多用,動、靜(活、實),各有不同訓讀。
不宜以字的平聲、去聲,去籠統定一字詞性之聲調。雖曰「大部份或不絕對」,但出錯機律不低。這種口訣記字的方法,就跟近體詩有人跟你講一個通行的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一樣,連 藥樓先生都在他的著述裏說道:「其實這只是很浮淺的觀察,和事實頗不相符。」
字的聲調,沒什麼秘訣,詩讀多了,就通了。


《韓非子》裏有一則故事,題曰「楊朱喻弟」:
楊朱之弟布,而出。天雨,解素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楊布怒,將擊之。
楊朱曰:「子毋擊也,子亦猶是。曩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子豈能無怪哉!」

」,第一個「衣」去讀做動詞用,聲調入【去聲5未】;第二個「衣」平讀做名詞用,聲調入【上平5微】。
同樣地在第一段裏,較後面的「」也是一樣的用法。
(「天雨」之「雨」字,去讀入【去聲7遇】,做動詞用;若「風雨」之「雨」做名詞用,入【上聲7麌】。無平聲用法。)

同樣地在唐代的詩人也是如此用,如盧仝〈感古〉四首其四:「鄉關晝行」。
(這是一首古風,不用去對勘這七字的平仄聲調。但兩個「衣」字的讀法,如前引。)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七律】訪梅 (吳體)

文章冬夏 » 2013-03-12 08:05 PM

再謝楚詞長指正。蜜蜂這個阿呆,你說你落也不是,撲也不是,親還不讓你親!如果那樣就破壞了梅花的名節。只有把你寫成壞蛋,才能襯托梅花的高潔。没辦法,誰讓我把詩寫到這份上呢!只能再找一些諸如此類的。。【欺】,【撓】,不過,撓破了又損壞了詩情畫意。。可見寫詩也很難。。 :-(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冬夏
會員
 
文章: 1763
註冊時間: 2012-03-12 04:32 PM

Re: 【七律】訪梅 (吳體)

文章楚狂 » 2013-03-12 11:29 PM

冬夏 寫:再謝楚詞長指正。蜜蜂這個阿呆,你說你落也不是,撲也不是,親還不讓你親!如果那樣就破壞了梅花的名節。只有把你寫成壞蛋,才能襯托梅花的高潔。没辦法,誰讓我把詩寫到這份上呢!只能再找一些諸如此類的。。【欺】,【撓】,不過,撓破了又損壞了詩情畫意。。可見寫詩也很難。。 :-(

寫詩不難,只要有「心」,就可以。

自己一個人悶在房間裏寫五七言押韻的文字,那就真的很難寫好。
胡適有句名言:「再試一下。」

肯把自己的創作貼出,供大家品讀、推敲、共同研究,才是最好的態度。
更何況 冬夏詞長虛心接納別人的意見,而不是頑固地以為自家文章是天下第一好,不可品評、不可指謬;假以時日必可自成一家,昌大詩藝。

謝謝。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七律】訪梅 (吳體)

文章冬夏 » 2013-03-13 09:16 AM

楚狂 寫:
冬夏 寫:再謝楚詞長指正。蜜蜂這個阿呆,你說你落也不是,撲也不是,親還不讓你親!如果那樣就破壞了梅花的名節。只有把你寫成壞蛋,才能襯托梅花的高潔。没辦法,誰讓我把詩寫到這份上呢!只能再找一些諸如此類的。。【欺】,【撓】,不過,撓破了又損壞了詩情畫意。。可見寫詩也很難。。 :-(

寫詩不難,只要有「心」,就可以。

自己一個人悶在房間裏寫五七言押韻的文字,那就真的很難寫好。
胡適有句名言:「再試一下。」

肯把自己的創作貼出,供大家品讀、推敲、共同研究,才是最好的態度。
更何況 冬夏詞長虛心接納別人的意見,而不是頑固地以為自家文章是天下第一好,不可品評、不可指謬,假以時日必可自成一家,昌大詩藝。

謝謝。


李凡和苦竹詞長是我在網上結識,教我們學格律詩的恩師。後來離散,苦竹老師再無消息,我也甚為掛念,不知他狀況如何?是他們帶領我們在詩詞園地裏縱情馳騁。他們二位都氣質高雅,苦竹老師古樸些,李凡老師現代些,但都和藹可親,品行端正。那時也有幾個名氣可以的人,後來知道他們品行有不端之處,我便不再和他們交集了。後來寫詩之人逐漸散去,好幾年,我在網上搜索苦竹和李凡。苦竹老師没找到。找到李凡老師在雅集,但我又一直注册不上,後來得遇無為老師才得以聯系上李老師。經李老師介紹,終於可以登錄雅集。
我知道李老師追求一種現代語與格律的結合。在格律的框架內用相對現代的口吻寫詩。這樣的好處是能使普通人也能喜歡上詩詞,被吸引過來。但是要想做好,難度很大,也許必須有幾首非常感人可流傳的詩才能繼續擴大影響。否則會有許多人反對的。這樣的寫法到底好與不好?李先生在嘗試,結果如何,尚無定論。不過李先生這種執着探索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這樣寫對推廣格律詩無疑是有好處的,許多人會感覺格律詩也並不難啊!不再視之為險途。若能把更多人吸引進來,亦是幸事!進來之後,各人再根據自己興趣愛好取舍。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在典實的運用上,我認為典實是詩詞魅力的一部分,無可或缺。也許有些失傳的曆史,會在詩詞中找到佐證。當然用與不用不是必然。
楚先生是飽學之士。您對詩詞研究化了非常大的心血,值得敬佩!孜孜不倦去求證,去釋疑。詩詞深入探索的有李,楚及諸位詞長,實乃中華之幸!
其實大家的爭論都不是要誰壓過誰。而是釋疑解惑。二位詞長在爭論的同時,都誤認為對方是與自己爭鋒,言辭上發生誤會。以二位詞長之涵養,此爭論應不需勸,自會一笑置之的。以後,有疑問,照樣爭論才是!只是不要互相攻擊,只需不斷闡明自己觀點便是。比如楚詞長借用屎溺,糞之典。其實一如李先生之言,明白人也就一笑而之。但論壇人太多,不一定人人都明白。更何況東坡笑法印是【糞】,也並没占得便宜,他說,唯有滿腦子裝糞的人才會笑别人是糞,他說自己是佛,所以看誰都象佛。但二人依然會心,哈哈大笑。我認為討論詩詞之典實,用【屎溺】【糞】也確實不妥。因為唐詩中亦極少用此典實吧?唐詩畢竟是高雅的藝術,若如此可以,何談雅俗?
對於學習者,正常情況下是樂於看到爭論的,這樣可以學到東西。然而在爭論的同時也要學會包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刻意的包裝反而適得其反。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不一直指摘别人之短處。美玉上的缺口往往更讓人感動,憐惜之,歎惋之。比鋒論英雄,私下交朋友。曾經的圍棋大師吴清源便是奉【和為貴】,享譽棋壇十餘載,一直立於不敗之地,並廣交天下朋友,時人為之歎服。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冬夏
會員
 
文章: 1763
註冊時間: 2012-03-12 04:32 PM

Re: 【七律】訪梅 (吳體)

文章楚狂 » 2013-03-13 12:14 PM

謝謝。
既然學詩有對象,孰是孰非,自行取捨。

但是關於「屎溺」一典,及帖中用東坡、佛印之喻,建議請你回頭仔細把該欄中所有各帖「詳細」從頭到尾讀一次,再發言會較「謹慎」。
我用莊子「屎溺」一典,有在諷刺任何人嗎?有在評議誰的詩是「屎溺」嗎?或是在指摘誰的文字發言是「屎溺」嗎?至於任何人看到這兩個字「屎溺」便直指為「不文之詞」,還要硬往自己頭上扣,依照台灣法律,我不能妨礙自由。
所以請你把該欄從頭到尾,摒除「人我之私」,平心靜氣讀一次,再發言會更妥適。不是人云亦云,盲從為上。
如果沒有讀通整帖,斷章取義只索字面,那便流於口給便利無謂之爭。
因此,冬夏詞長你的情義可感,但將此說帖發在此處,不干「訪梅」,簡直是「唐突」梅花,不宜也。
建議將這帖子複製後移到 菉竹猗猗 詞長的〈蛇年自況〉帖後,才是宜所宜言。

樂齋詞長既已在該帖帖末發言,目前我就不再多語。

謝謝。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上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Google [Bot] 和 29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