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寫:字本有源,造詞當然可有源,然源即典否?李杜詩成後世典,王安石亦如是.但李杜王不可為己典.那麼回歸本源:此篇議在”盤古欠伸山小歇,亂花開落夢憑空。”之盤古與亂花.亂花無典乎?〔說實話,我不以亂花有典.故有前面帖.但拗起來,則有典.白居易: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淺草,亂花不都有典了?而且這不是最早的.〕
屎溺者,高下有別.君認此高或下?
菉竹猗猗 詞長〈蛇年自況〉詩頸聯句問題不在「有典」或「無典」;現在網路搜尋工具之方便性與迅捷,遠較古人熟讀萬卷多矣。要從每一字詞去論前人有無用過,而自己可不可以借為掌故之用,那歇後語所謂「王八
對綠豆」可不可對?既已言對,何曰不對?而是「當不當對」?!
故菉竹猗猗 詞長〈蛇年自況〉詩頸聯句,其癥結在「盤古」對「亂花」當不當得工整對仗?
所以 樂齋詞長言:
樂齋 寫: 盤古用典乎?則下句對仗似與之不應。
此句「盤古用典乎?
則下句對仗似與之不應。」是一打蛇七寸之問,無有偏移罣礙。
諸君論此詩或對勘 樂齋詞長問句,當著眼於「下句對仗似與之不應」句;且 樂齋詞長言「盤古用典乎?」,諸君
平心靜氣論詩亦不宜轉移至「亂花」有無用典?原就不相干,亦無此問。故引白樂天詩「亂花」對「淺草」已離題遠矣。
蓋「亂花」能不能對「淺草」,實著毋庸論;形容詞「亂」對「淺」,名詞「花」對「草」,門當戶對。
故此聯無關古人用典似有若無之「高下」與否,用典要字面上讓讀者不覺得有「典」,細思後有體會,嘴角微揚。
為用典而上窮碧落下黃泉搜索枯腸、絞乾腦髓,獺祭餖飣,不如不用。
賦詩作文,出自己思,原不貴用故事。
老杜〈閣夜〉頷聯:「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老杜腹笥之深博,有典?無典?
宋‧蔡絛《西清詩話》謂老杜〈閣夜〉詩頷聯曰:「人徒見凌轢造化之功,不知乃用事也。《漢書‧禰衡傳》:『撾漁陽摻,聲悲壯』;漢武故事:『星辰動搖,東方朔謂民勞之應』。則善用事者,如繫風捕影,豈有跡耶!」
老杜此詩寫於大曆元年冬天,夔州西閣之作,已入蜀,頻年兵馬動盪、顛沛流離而有此歎,詩意悲苦,其筆卻壯!此聯表面寫景,言外之音寄於「悲壯、動搖」兩詞。
「豈有跡耶!」真善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