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大照 寫:「淡水之交清若許,餘甘回味到心頭。」
君子之交淡如水能不能寫成淡水之交
存疑
網路搜尋工具很方便,鍵入「
淡水之交」關鍵字,便可得到數萬筆資料。但網路資料可不可信、正不正確,要自己下功夫去判斷;不能人云亦云,照抄一遍,把殘編斷簡奉為金科玉律,把蜃氣幻象的錯誤觀念,做為建構烏托邦的礎石。
【淡水之交】,網路上的辭典、百科解釋如下:
友情像水一樣清澈。指不以勢利為基礎的朋友。所以很顯然地這個詞語「淡水之交」是出自《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那麼,如同提問者所問的:「君子之交淡如水能不能寫成淡水之交?」
那就讓我們看看《全唐詩》裏前人怎麼用(不要質問我翻來覆去為什麼只引《全唐詩》例?沒辦法,別的東西讀得少):
唐‧白居易〈張十八員外以新詩二十五首見寄,郡樓月下吟玩通夕,因題卷後,封寄微之〉
秦城南省清秋夜,江郡東樓明月時。去我三千六百里,得君二十五篇詩。
陽春曲調高難和,
淡水交情老始知。坐到天明吟未足,重封轉寄與微之。
白樂天將莊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化用成詩句:「淡水交情」,顯然是可以的。同時也可以確定:白樂天鐵定從未到過台灣島之北端淡水河出海口的旅遊勝地:淡水,所以白樂天所謂「淡水交情」顯然不是指現代年輕人到淡水漁人碼頭冶遊、紅毛城看日落、淡芝公路踩協力車、舊淡水老街飽口腹之慾的「淡水交情」。
人們不能囿於島民之見,而作井蛙之滿囈。
至於「淡水交情」能不能省同「淡水之交」?因為差了一個字,恐有不服,嘵嘵呶呶辯之不休,那是因為修辭學沒學好。
請再看《全唐詩補逸》卷之三的收錄(沒辦法,我只翻讀過《全唐詩》兩三遍,其他詩例,抱歉,恕我讀書少)
唐‧尹元凱〈五言同韋子斿神泉詩并序〉
桐坂疏抱甕,昆丘落縣米。豈如中輔邑,迸泉毓為醴。
氣融靈兆作,潤洽沖務啟。月潭信玲瓏,霞溜幾清泚?
湝湝上善用,的的煩慮洗。君子懷
淡交,相從澗之底。
看了此例的人定又不服了,「淡水之交」和「淡水交情」、「淡交」,差一到兩個字,詩的對仗不是有所謂「差半字」之說,更何況差了一到二個字?
既然打破砂鍋璺到底,那就再讓我們看看明末影響日本甚鉅的一號人物:朱舜水
南明滅亡後,東渡日本,尊王攘夷思想影響東瀛至鉅的朱舜水(原名朱之瑜),與日本幕府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的孫子 ─── 江戶藩第二代大名德川光圀(「圀」字是「國」的異體字;德川光圀 ── 日文拼音作 Tokugawa Mitsukuni)交往,並與當地文人學者時有書信、詩作往來。
朱舜水在寫給日本文人奧村庸禮的書信中,收錄在《朱舜水集》裏,在二十多封〈與奧村庸禮書〉有一篇寫到:「安宅與不佞游,於今六七年,
淡水之交,始終如一。」
這雖不是詩,不過四個字「
淡水之交」一模一樣,不知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