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日月潭畔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Re: 夜宿日月潭畔

文章戴金生 » 2013-02-20 12:49 PM

楚狂 寫:
戴金生 寫:幾個大男生半夜裸泳,誰也看不到什麼。。

也對,月光再明亮,湖水再澄清,當無人用「仰式」。

戴金生 寫:對了,那經誦,可是我們在唸聖經晚課,不是佛經。

聖經?
現代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徒,稱其教堂或禮拜處所,是否有類似伊斯蘭教「禮拜寺」之用法?
好奇一問。

這回敎寺我不清楚,從未進去過。但我想作用都是一樣,供人朝拜,講經,唸經等之處。每星期敎友會聚在那望彌撒或曰做禮拜,當然平日也可在那祈禱唸經。
戴金生
會員
 
文章: 3180
註冊時間: 2007-01-01 12:42 AM
來自: 波多馬克

Re: 夜宿日月潭畔

文章楚狂 » 2013-02-20 01:00 PM

前帖語意沒有敘明,補充如後:
我的意思是現代的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是否稱其禮拜處所、教堂,可以作「寺」?

引用原詩頷聯第四句:
戴金生 寫:湖上輕波搖月影,中經誦映蛩鳴。

因為若無戴詞長說明,讀詩時仍會以為此寺是日月潭畔的玄光寺等。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夜宿日月潭畔

文章戴金生 » 2013-02-20 01:20 PM

楚狂 寫:前帖語意沒有敘明,補充如後:
我的意思是現代的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是否稱其禮拜處所、教堂,可以作「寺」?


引用原詩頷聯第四句:
戴金生 寫:湖上輕波搖月影,中經誦映蛩鳴。

因為若無戴詞長說明,讀詩時仍會以為此寺是日月潭畔的玄光寺等。

不稱寺,但有些是屬修會的稱修院,
可我用堂或院時又有點怪怪。対了不知玄光寺住持們是否會做晚課,就當那時聽到他們在做晚課。也許該用篷中?篷中夢語對蛩鳴或夢中鼾響對蛩鳴,小孩子睡覺是在打鼾。
⋯想了一想(還是用寺中⋯,就當我那晚沒唸聖經,而是那住持們做晚課,總要把這潭畔的幽寺入詩,不過那裸泳可是真的,男生嘛!當兵時不大夥都坦誠相見過!)
最後由 戴金生 於 2013-02-20 11:3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戴金生
會員
 
文章: 3180
註冊時間: 2007-01-01 12:42 AM
來自: 波多馬克

Re: 夜宿日月潭畔

文章葉大照 » 2013-02-20 09:55 PM

賞析:首頷兩聯從眼前景入筆。頸聯和一二聯之間枝氣嫌太弱。
『臨睡未遙曦日淺,忽聞零落瓦簷聲。』
『臨睡已聞曦日淺,遠來湖畔滿雞鳴。(遠來湖畔杵歌聲)』
『擁被或遲時候晚,杵歌斷續向都城。』
剪燭所代表的意思並非不可移易,所以我說不合時宜。
頸聯前面寫『挑燈看劍』之豪氣仍在,但卻在後頭作吃驚語,何解?

若要品詩不意氣,當要約束楚狂小子莫要做個仿專家。
葉大照
 

Re: 夜宿日月潭畔

文章楚狂 » 2013-02-20 11:35 PM

葉大照 寫:賞析:首頷兩聯從眼前景入筆。頸聯和一二聯之間枝氣嫌太弱。
『臨睡未遙曦日淺,忽聞零落瓦簷聲。』
『臨睡已聞曦日淺,遠來湖畔滿雞鳴。(遠來湖畔杵歌聲)』
『擁被或遲時候晚,杵歌斷續向都城。』
剪燭所代表的意思並非不可移易,所以我說不合時宜。
頸聯前面寫『挑燈看劍』之豪氣仍在,但卻在後頭作吃驚語,何解

若要品詩不意氣,當要約束楚狂小子莫要做個仿專家。

讀詩、寫作,沒有人自稱「專家」,故人人都不用假裝。
品詩、論詩,用的是「見識」,不是「意氣」。


此處倒有一個「讀書不通」的人,好為「改詩」專家。
要改別人的詩作,宜把自己的文句寫「通順」再來放膽施為。
讓睽睽眾目共同檢視改動他人詩作,貼上自己的「創意」,品評如何。

葉大照 寫:頸聯前面寫『挑燈看劍』之豪氣仍在,但卻在後頭作吃驚語,何解?

說「讀書不通」尚不為過,亂改專有名詞已不是首次。
現在又犯了「讀詩不通」毛病。
故紙原作第五句寫「挑燈看劍興猶在」,第七句寫「剪燭方驚時已晚」之「方驚」,「何解」寫在第八句的因為「忽聞」→「忽然聽到杵歌聲」(「杵歌」為「晨興工作聲」之喻,或現場實況?是耶?非耶?待作者也)。兩句綿延而下,怎麼會有人隨意句讀,把末句「忽聞斷續杵歌聲」假做「視而未見」?

前面自己視「杵歌」不合時宜,假做不見、不聞,就當做前句「方驚」是突兀的「吃驚語」,是讀詩只讀七句,只索「字面」解。
且第五句「挑燈看劍興猶在」是用稼軒詞意,重點不在「挑燈」、「看劍」兩詞實事與否;四字連書用稼軒為陳亮賦壯詞豪興,因此「挑燈」不與第七句「剪燭」扞格。
五句寫豪興激盪猶在、徹夜未眠,故書第七句「方驚時已晚」,而「方驚」的原因用補綴筆法書於第八句「忽聞」「杵歌」。
「忽聞」杵歌,「方驚」時晚。


原作第四、七句容有重字「晚」,個人認為不是大問題,要改也很簡單,四句「晚月」改「淡月」、「冷月」等或其他作者覺得更佳的字眼即可避重字。
下面這三句如果是台端自己改的,不見高明、奇思。
葉大照 寫: 『臨睡未遙曦日淺,忽聞零落瓦簷聲。』
『臨睡已聞曦日淺,遠來湖畔滿雞鳴。(遠來湖畔杵歌聲)』
『擁被或遲時候晚,杵歌斷續向都城。』

第一組「未遙」接「曦日」,語意接得不是很順暢;「忽聞零落瓦簷聲」語病更重,此句不知是在說「雨露」、「葉片或他物」零落,還是後接的「瓦簷」零落?詞語省儉過頭變得「語意不通」,不代表精鍊。
什麼是「零落」?自己查查字典搞懂這兩字的定義再來強辯、自圓其說吧。
改成這樣,倒是貼切所謂「墜甑碎瓦的噪響」。


葉大照 寫: 『臨睡已聞曦日淺,遠來湖畔滿雞鳴。(遠來湖畔杵歌聲)』

第二組首句「已聞」,是必須連讀次句「雞鳴」始能成立。單就首句「臨睡已聞曦日淺」是有語病的;若在第八樓言故紙原作「杵歌聲」不合時宜,括弧內七字就擱下不論,但改用次句「湖畔滿雞鳴」亦不過「想像耳」。若兩者皆「想像」,「杵歌」、「雞鳴」何者佳?何者「時宜」?留與公評。
且詩題作〈夜宿日月潭畔〉,「遠來」兩字用得並不是很妥貼。「雞鳴」既已在「湖畔滿」,為何投宿在湖畔的旅人聽不到「近處」的,只能聽到「遠來」的?


葉大照 寫: 『擁被或遲時候晚,杵歌斷續向都城。』

第三組首句「擁被或遲時候晚」不通暢,「遲」與「晚」字語意「犯重」;「或遲」成立的話,「時候晚」便是贅語。
次句用「杵歌」,因前面各人關於「杵歌」的各種論述必有一者成立,才合「時宜」,故不論。
至於末句改用「杵歌斷續向都城」,這個「都城」的「城」字也是為了湊韻抓來當菜丟入菜籃內的;首先「都城」不知改詩者自己做何解?若指「通都大邑」,南投全縣人口數不過52萬多人,縣中任一城鎮稱「都城」,偌大一個「都」。即便指台中市中心,遠在六十多公里外,用華里計已在「百里」外,這不曉得存在不存在的「杵聲」真能聲傳百里之遙,非有神力不能到。
若謂「國都」,語意不知所云。
況且,故紙詞長首句已用「輕車遊罷宿山城」,再來一個「杵歌斷續向都城」便很熱鬧;誠所謂:投暝在潭畔,心臥兩城間。
近體詩律不容許「同字重韻」的;要改別人的詩句,那能只讀末兩句,草草了事哉?

另,「擁被」一語描作者龜縮做畏寒牝雞狀,「挑燈看劍」豪興?蕩然無存。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夜宿日月潭畔

文章笠雲生 » 2013-02-21 04:17 PM

要評人, 先稱自己斤兩 。 學詩三天, 天下無敵。( 由此可知, 此人程度。) 學詩三年, 寸步難行。 不知詩病, 何以言詩 。 不觀詩法, 何以知病。 不要自滿。 好好的接受過來人的指正。 別以為吃了三把青菜就可以上西天。 那天下還有愚癡眾生嗎?
向 上 學 , 向 內 觀 .
笠雲生
會員
 
文章: 1461
註冊時間: 2003-03-11 12:58 AM

Re: 夜宿日月潭畔

文章葉大照 » 2013-02-22 12:15 PM

回笠雲生
然秀之徒眾,往往譏南宗之祖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秀曰「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傳衣法,豈突然哉!無恨不能遠去親近,虛受國恩。汝等諸人毋滯於此!可往曹溪參決!」--頓漸品第八
葉大照
 

Re: 夜宿日月潭畔

文章葉大照 » 2013-02-22 12:16 PM

第一:故紙板主並非初學也非半調只是執著!這些並不是改故紙的詩。第二:亂改專有名詞何如笠雲生的「陳代謝」
第三:我所質疑在於有「挑燈看劍」豪興之人豈會因為「時已晚」而「有吃驚味」。楚狂仿專家莫要曲解我本意。『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前院長是這樣引用的。
第四:照楚狂仿專家的說法,「挑燈看劍」是虛寫,「剪燭」乃實寫,為實際動作。而我只是要說明剪燭二字的不合時宜在於可以有很多的現代性詞彙可用。臨睡、擁被…等等都可使用,不須拾古人牙慧以沉甸自身書包。
第五:『「忽聞」杵歌,「方驚」時晚。』本身沒問題,問題在於豪興之人會有這樣的行為嗎?
第六:「臨睡未遙曦日淺」未遙二字連貫串聯『臨睡』『曦日淺』,到了要睡覺的時間和山頭方白的短短時間相距不會很久。只有心臟有問題的人才會覺得不通順。
第七:「忽聞零落瓦簷聲」等楚狂仿專家親自到那鄉下有瓦厝的人家住個幾晚,天未亮時就要早早起床,聽聽那大自然的動靜,親身感受當會知自己的質疑是多麼的有『語病』。
第八:「臨睡已聞曦日淺,遠來湖畔滿雞鳴。」
第九:楚狂仿專家的質疑『「雞鳴」既已「滿湖畔」,為何投宿在湖畔的旅人聽不到「近處」的,只能聽到「遠來」的?』回頭看一看楚狂仿專家和阿發在「千山萬樹梨花開」那裡的說法,就能得到答案了。
第十:不要把雞鳴當成雞叫
第十一:「擁被太遲」「擁被或遲」兩個遲字的詞性不同,不要傻傻分不清。所以遲與晚語意並未犯重,時候晚也非贅語。
第十二:楚狂仿專家這樣說:『另,「擁被」一語描作者龜縮做畏寒牝雞狀』真不知擁被三十四年不換一條的馬英九總統看了該如何面對那『龜縮做畏寒牝雞狀』,又中國的胡錦濤先生溫家寶先生和現今的習近平先生睡覺時擁被不擁被,不知。猶記得,雅集裡頭有位小妹妹叫『抱衾』如何看待『龜縮做畏寒牝雞狀』!
最末重申:我所提那四句並非要更改故紙板主的詩,只是要說明我對「剪燭」二字在此詩中用法的合宜不合宜,寫詩,我有我的主觀看法和個人的經驗,故紙板主也有自己的主觀看法和經驗,我提出來的只是分享並不是像楚狂仿專家一樣…處處針對。

臨時想到
電影聽風者裡頭一片段,那位位高權重的女高官在和商人打麻將時,明明聽二筒卻要硬胡五筒
商人們也只能摸摸鼻子,讓他胡。
葉大照
 

Re: 夜宿日月潭畔

文章楚狂 » 2013-02-22 10:59 PM

葉大照 寫:然秀之徒眾,往往譏南宗之祖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秀曰「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傳衣法,豈突然哉!無恨不能遠去親近,虛受國恩。汝等諸人毋滯於此!可往曹溪參決!」--頓漸品第八

有手無心,刺血親抄百部千帙大藏經,心中一片空白。
有足無心,三跪九叩轉須彌山一萬遍,終歸六道輪迴。
有口無心,阿彌陀佛唸罷便穢語詈人,終身口業不滅。

讀書不通,弓畺言爭石更車專,任何經書,不過是用來幫襯門面裝模作樣。


心中無如來,身披六銖天衣,手持百八念珠,口誦六字真言,至死不證菩提。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夜宿日月潭畔

文章笠雲生 » 2013-02-23 09:39 AM

請問 葉大師:
三字經:「滿招損,謙受益!」
昔時賢文:「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憨山老人:白衣觀音贊:「衣白心赤,已無他有。使一切人,念不下口。」
如何解說?解不出別耍啦!
最後由 笠雲生 於 2013-02-24 06:36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向 上 學 , 向 內 觀 .
笠雲生
會員
 
文章: 1461
註冊時間: 2003-03-11 12:58 AM

Re: 夜宿日月潭畔

文章李凡 » 2013-02-23 11:34 AM

我少評詩,但我知評詩之難.因所處環境時空非我等之意象,因而其思其想亦非我等之必然.因此有疑問時,我會對句字打一個問號.對熟悉的朋友我會直指其是與非.但無論何者,皆以人為善,不作人身攻撃.
此帖我無意中加入了,既說是佳詩,就要談談朋友指謬的看法.
說明一下,故版的詩在我之上,因此對其詩有疑惑處我會從正面找找解讀,若解讀不了,再提感覺.此首我指出二處:晚與一屋清,不再贅言.
挑燈看劍興猶在,據案高談酒未酲。明顯此豪情只是大發議論之類〔且是酒間〕,這等情況我想每個人都有經歷.剪燭此處我感受到的主要是時間〔有些思維〕,豪說了一陣,忽然發現時已晚,還有很多功課〔包括事,約會,作業...〕便匆匆忙忙的拿了掛在衣架上的外套奪門而去...這是否可用〔方驚〕呢?當然,這情境是我設計的,不是作者.但我由此得到其方驚的合理性.至於杵歌,那是一種勞動時的聲響〔如:舂米歌,擣土歌之類,加些即時語調,若呵,哎,喲...杵,捅也,搗也,槌也...〕,不知台灣是否亦如此解釋杵歌的.若是,忽聞斷續杵歌聲。便無懸念.

這是我的猜想,不是作者的.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1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