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羽辭天應急去,雪峰雲峽等閑過。
仙心但念扶危少,俠骨何妨歷劫多。
獅吼挾雷堪醒世,龍光掣電廣降魔。
豈容眼下重興亂,再伏人間未靖波。
誠請方家斧正,謝謝。
長梧子 寫:負羽辭天應急去,雪峰雲峽等閑過。
仙心但念扶危少,俠骨何妨歷劫多。
獅吼挾雷堪醒世,龍光掣電廣降魔。
豈容眼下重興亂,再伏人間未靖波。
阿邦 寫:長梧子 寫:負羽辭天應急去,雪峰雲峽等閑過。
仙心但念扶危少,俠骨何妨歷劫多。
獅吼挾雷堪醒世,龍光掣電廣降魔。
豈容眼下重興亂,再伏人間未靖波。
詩是好詩,與詞長斟酌一字:波可伏乎?
長梧子 寫:東漢光武帝時有伏波將軍馬援,不知伏波可不可用?
阿邦 寫:長梧子 寫:東漢光武帝時有伏波將軍馬援,不知伏波可不可用?
伏波將軍在前,可用可不用。
查全唐詩,多以「伏波」作為馬援的代名詞。再考後漢書對馬援的記載,「於是璽書拜援伏波將軍,以扶樂侯劉隆為副,督樓船將軍段志等南擊交阯。」是馬援平定越南之前的將軍封號。除了馬援以外,還有幾位伏波將軍,都與平定或鎮守越南有關。可見伏波將軍多打水仗,在海上克敵。
在全唐詩中,伏作降伏解時有伏鬼神、伏龍神等人物動物,降伏風波還比較面生。
阿邦 寫:
可用可不用,面生而已。
不知為何,大陸諸站對「伏波」解釋一模一樣,連引文也是。漢典所引的《丁文誠誄》無緣親見,不知「舉偏師以伏波」是否仍用馬援事。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34 位訪客